云州府深山的雾气还没散时,李老三就带着两个儿子钻进了林子。作为流民里最懂草药的人,他知道哪片坡有野参,哪块石缝长着止血的景天,但今天,他们的背篓里装着些不一样的东西——几块拳头大的黄色矿石,表面坑坑洼洼,散着股呛人的酸臭味,像打翻了的老陈醋混着烂鸡蛋。
“爹,这石头邪性得很,扔了吧?”小儿子捂着鼻子,一脸嫌恶。
李老三却没松手。昨天采药时,他在一个废弃的山洞口发现了这东西,踩碎一块,竟冒出淡蓝色的火苗,吓得他差点滚下山坡。“断云寨的曹当家见多识广,说不定认得这玩意儿。”他笃定地说,“要是真有用,咱说不定能换点粮食。”
三天后,父子仨背着矿石站在了断云寨的大门前。站岗的断云卫见他们背篓里的东西冒着怪味,本想拦着,一听说是“会冒火的黄石头”,赶紧报给了曹林。
曹林正在军械司查看新造的手雷,听说有“会冒火的矿石”,心里“咯噔”一下——这描述,像极了硫磺!他快步走到寨门,拿起一块矿石,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指甲刮下一点粉末,放在火折子上一燎——“噗”的一声,粉末燃起幽蓝的火苗,还带着熟悉的刺鼻味。
“是硫磺!”曹林眼睛一亮,猛地抓住李老三的胳膊,“这东西在哪发现的?快带我们去!”
李老三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赶紧报了地名。当天下午,曹林就带着军械司的五个工匠、二十名断云卫,跟着李老三往深山赶。
山路崎岖,走了大半天才到那处废弃的山洞。洞口被藤蔓遮掩,拨开后,一股浓烈的硫磺味扑面而来。工匠们举着火把往里走,岩壁上果然布满了淡黄色的结晶,有的像玉米粒,有的像树枝,在火光下闪着油亮的光。
“储量不小!”为首的工匠用锤子敲下一块,兴奋地说,“看这结晶纯度,至少能炼出三成硫磺!”
曹林当即拍板:“就在这附近搭工坊,就地提炼!”
三天后,山洞外冒出了几间草棚,工匠们用石头垒起简易的灶台,上面架着一口大铁锅,锅口倒扣着一个掏空的木桶,桶底钻了个小孔,孔下吊着一个陶盆,盆外裹着湿布——这就是曹林设计的“蒸馏提纯装置”。
“把矿石敲碎,和煤混在一起,装到铁锅里。”曹林给工匠们示范,“点火加热,硫磺会变成蒸汽往上跑,撞到冰凉的木桶壁,就会凝成液体,顺着小孔滴进陶盆里。”
第一锅提炼开始时,李老三和儿子们也被留下来帮忙。他们看着铁锅下的火苗越烧越旺,锅里的矿石渐渐熔化,木桶壁上果然凝结出黄色的液珠,像眼泪似的往下滴,滴进陶盆里,慢慢积成一汪浓稠的液体,冷却后变成了蜡状的硬块。
“这就是纯硫磺?”李老三拿起一块,沉甸甸的,比矿石光滑多了。
工匠用曹林教的“燃烧法”测试:纯硫磺燃烧时火焰纯蓝,几乎没有黑烟,烧完后只留下一点点灰烬。“纯度至少80%!”工匠激动地喊道,“比市面上买的硫磺(纯度50%)强太多了!”
消息传回断云寨,曹林立刻给工坊立了铁规矩。他调了十名最可靠的断云卫驻守,工坊四周拉起了绳子,挂着“军械司重地,闲人免进”的木牌。
“第一,”曹林对着工匠和守卫们训话,“这里的矿工,只从断云寨子弟里挑,身家清白,祖宗八代都得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