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闻言,摇动的折扇顿时一滞,脸上那从容的微笑也变得有些僵硬。
他之前更多考虑的是立威树规,建立秩序,却没细想如此具体、充满人情困境的现实案例。
他沉吟片刻,眉头微蹙,勉强答道。
“这个……自当以规约为先,维护市容大局。不过……或可考虑……划定某些非主要通道、特定时段,允许其暂时经营……亦需登记造册,便于管理……”
但他的回答明显缺乏细节考量,显得有些仓促和苍白无力,远不如吴月娘之前提出的“井长”、“以工代赈”等方案那般具体、贴近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不少人看向吴用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审视与怀疑。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
这三日里,临湖集仿佛一锅将沸未沸的水,表面喧嚣,内里涌动着各种情绪与算计。
吴用及其支持者们并未闲着。他们频频拜访集内有头有脸的士绅、富商,在茶楼酒肆中高谈阔论,强调“纲常伦理”、“规矩体统”,暗示女子当政有违古训,试图巩固士林和上层人士的票仓。
吴用更是亲自为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夫子撰写了对联,赢得了不少赞许。
然而,另一股力量,一股更为生动、更具渗透性的力量,也在悄然涌动。
这便是以孟玉楼、李瓶儿为首的“姐妹团”。
她们没有像吴用那样进行宏大的舆论造势,而是采取了更细致、更接地气的方式。
孟玉楼利用巡视各工坊的机会,在与女工们闲聊时,看似不经意地提起.
“月娘妹子那日说得在理,咱们女人家,才知道平日里挑水有多难,娃儿读书花费多大心思。若有个能体谅咱们难处的人来管事,总好过那些只会掉书袋的酸丁。”
李瓶儿则在钱庄柜台前,对着来办理业务的商户、农户说道。
“吴小姐懂得开源节流,要把账目公示明白,这心思,跟我们钱庄做事是一个道理,讲究的是清清楚楚,诚信为本。这样的人管账目,大家才放心不是?”
她们甚至联络了集内各个阶层的女子——工坊的女管事、商铺的老板娘、军中将领的家眷、甚至是一些敢于出声的普通妇人。
由这些人在各自的圈子里,以拉家常的方式,传播吴月娘施政方略中那些贴近生活的亮点。
“月娘小姐说了,要选‘井长’,咱们自己管自己的水,再也不怕有人霸道了!”
“蒙学束修要降下来,我家那小子说不定真能去识几个字!”
对于某些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女子参政仍有疑虑的人,姐妹团则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
庞春梅就伶牙俐齿地对几个嘀咕“女人当家,房倒屋塌”的老妇人说。
“泊主都说了能者居之!孟玉楼姐姐管着那么大家业,咱们集子不也红红火火?瓶儿姐姐管钱庄,谁不说一声好?可见做事不在男女,在有没有这个心和本事!”
在姐妹团润物细无声的努力下,吴月娘务实、亲民、关注民生细节的形象,深入了许多普通居民,尤其是妇女和底层劳动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