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新区百亩地块的争议,迅速发酵成为海州市权力核心圈关注的焦点。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仅是单一项目的取舍,更是林辰与陈海洋两位常委之间发展理念、行事风格乃至背后力量的一次正面碰撞。最终的决定,将在市委常委会上做出。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市委书记周天明坐在主位,面色平静地翻看着面前的资料。市长李正坐在其右侧,眉头微蹙。林辰和陈海洋分列两侧,其余常委依次就座。
会议按议程进行,前面几个议题讨论得还算顺利。当进行到“研究高新区b-07地块项目引入事宜”时,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周天明书记抬了抬手:“这个议题,涉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海洋同志和林辰同志有些不同看法。大家都说说意见吧,畅所欲言。”
陈海洋率先发言。他显然做了充分准备,语气自信,条理清晰。他再次强调了该外资智能制造项目的“重大意义”:投资额巨大、技术国际领先、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并且透露该项目在省里都挂了号,是体现海州开放形象和营商环境的“标志性工程”。
“……同志们,机遇稍纵即逝啊!”陈海洋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急切,“周边地市都在虎视眈眈,如果我们因为一些过于保守的评估就错失良机,那就是对海州发展的不负责任!至于土地价格,我们要算大账,算长远账!项目落地后带来的税收、就业、产业链集聚效应,远远超过那点土地价差。我们要有战略眼光,敢于让利,才能引来金凤凰!”
他发言时,目光扫过几位平时关系尚可的常委,寻求支持。
陈海洋讲完,周天明书记看向林辰:“林辰同志,你也谈谈你的看法。”
林辰放下手中的笔,神情沉稳。他没有直接反驳陈海洋,而是将那份详尽的第三方评估报告的核心结论,用更平实、更具说服力的语言陈述出来。
“我完全赞同陈书记关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性。”林辰开场先定了调子,显示自己并非为了反对而反对,“但是,越是重大的项目,我们越需要科学决策、审慎引入。经过我们聘请的独立第三方机构,联合高校和产业专家进行的多轮评估,发现这个项目存在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他一条条展开:
“第一,用地需求与实际产能严重不匹配,存在明显的‘圈地’嫌疑。百亩用地,依据其提供的技术方案和设备清单,至少可以压缩百分之四十。这意味着宝贵的土地资源将被低效占用。”
“第二,核心技术依赖外方,本地化率低。所谓的‘合作’,更多是进口核心部件进行组装,技术溢出效应有限,对我们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的帮助不大。”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其承诺的税收和就业数据,经专业测算,存在较大水分。综合算下来,即便以极低地价出让,其全生命周期对地方财政的净贡献,可能还不如一个用心培育的本地中型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