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开发的较量(1 / 2)

第205章 开发区的较量

省委报告的风波暂时平息,林辰务实的发展思路得到了肯定,但陈海洋并未就此偃旗息鼓。他将目光投向了海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区是海州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业的核心平台,土地资源相对充裕,政策优惠力度大,一直是各路企业和资本角逐的热土。陈海洋看中了高新区一块位置绝佳、尚未出让的百亩地块,意图引入他之前在省发改委时接触过的一个大型外资智能制造项目。

这个项目投资额度大,技术含量高,一旦落地,无疑是一个亮眼的政绩。陈海洋亲自挂帅,成立了项目对接专班,频频与投资方接触,并指示高新区管委会和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要特事特办,全力保障该项目用地。

消息传出,在高新区乃至全市都引起了不小反响。不少人都认为,这个项目落地几无悬念,陈书记亲自推动,又是外资重点项目,各方面肯定是一路绿灯。

然而,林辰在了解项目具体情况后,却发现了问题。这个外资项目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其提出的用地需求远超实际需要,要求的土地价格也远低于市场评估价,近乎“白送”。更重要的是,该项目对本地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有限,核心技术也掌握在外方手中,所谓的“合作”更多是组装生产,税收贡献和就业拉动可能远不如预期。

林辰认为,将如此稀缺的优质地块,以如此低廉的价格,给予一个“虚胖”且带动性不强的项目,是对高新区长远发展的不负责任,也是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他找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东和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孙伟了解情况。赵东面露难色:“林市长,陈书记那边催得很紧,要求我们尽快完成土地出让的前期工作。这个项目是陈书记亲自引进的,我们……压力很大。”

孙伟也补充道:“按照现行的工业用地出让政策,对于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确实有一定的价格浮动空间。陈书记要求我们用足用活政策。”

林辰听出了他们的言外之意,在陈海洋的强大压力下,相关部门已经倾向于妥协。

“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林辰看着两人,语气严肃,“政策的灵活性,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发展,而不是成为个别项目谋取超额利益的工具。这块地是高新区的核心资源,我们必须对它的未来负责。你们重新组织一次专家论证会,不仅要看投资额和名头,更要科学评估其技术含量、产业带动效应、税收就业贡献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拿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估报告来。”

赵东和孙伟对视一眼,都有些犹豫。这么做,等于直接驳了陈副书记的面子。

“有什么困难,我来承担。”林辰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高新区的发展,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着眼长远。我们不能为了一个华而不实的项目,透支未来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