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将几份关键的数据对比图表,通过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同志们,我们高新区的发展,需要的是能够扎根、能够带动、能够创新的‘实业’,而不是飘在天上、看起来光鲜的‘盆景’。将这块核心地块,以近乎‘白送’的方式给予一个‘虚胖’的项目,不仅是对国有资产的流失,更是对高新区未来产业生态的破坏。”
他最后总结道:“我认为,我们的招商引资,应该从‘贪大求洋’转向‘精准滴灌’。与其耗费巨大代价引入一个可能水土不服的‘巨婴’,不如将资源和政策,更多倾斜给那些虽然目前规模不大,但技术独特、市场前景好、与本地产业关联度高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项目。这才是海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路径。”
林辰的发言,数据翔实,逻辑严密,直指要害,与陈海洋略显空泛的“宏大叙事”形成了鲜明对比。
会场陷入短暂的沉默。各位常委都在心中权衡。
这时,兼任政法委书记的常委开口道:“我赞同林辰同志的意见。发展不能盲目,还是要实事求是。这个项目听起来很好,但经过专业评估存在这么多疑问,我们确实需要慎重。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谁也担不起。”
紧接着,负责纪检工作的常委也发言:“招商引资中的廉政风险不容忽视。这种明显低于市场价出让土地的行为,很容易引发质疑,甚至滋生腐败。程序合规、决策科学,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
也有常委支持陈海洋,认为“魄力不足,难成大事”,担心错过机会。
市长李正一直沉默地听着,此时他清了清嗓子,开口了:“海洋同志和林辰同志的意见,都有道理。一方面,我们渴望大项目、好项目;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他采取了折中的策略:“我看这样,这个外资项目,我们不轻易否定,但必须设置更严格的条件。土地价格必须按照市场评估价来,最多给予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最低优惠。同时,要与其重新谈判,明确技术转移、本地采购比例、税收和就业保障等刚性指标,写入合同,加强后续监管。如果对方不接受,说明其诚意有限,我们也不必强求。”
周天明书记最后拍板:“市长这个意见比较稳妥。就这么办。高新区的发展,既要积极进取,也要稳扎稳打。b-07地块的出让,必须坚持依法依规、市场化和效益优先原则。这件事,由林辰同志牵头,会同海洋同志以及相关部门,按照刚才议定的原则,继续与投资方洽谈。”
常委会的结果,明显更倾向于林辰的立场。陈海洋虽然保住了项目继续洽谈的可能,但其最初“特事特办、低价拿地”的设想基本落空。
散会后,陈海洋脸色阴沉地第一个离开了会议室。林辰则面色如常,与几位常委点头示意后,才缓步走出。
这场常委会上的交锋,林辰凭借充分的准备、扎实的数据和务实的理念,成功地遏制了可能损害长远利益的决策。他在海州常委班子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经过这次考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但林辰知道,陈海洋绝不会就此罢休。两人在发展路径和权力格局上的博弈,必将以新的形式,在其他领域继续展开。海州的政坛,因为这两股力量的碰撞,注定不会平静。而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