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为击败敌方主力,主攻方向理应放在北方,直取华盛城,重现当年普军攻克铁塔城、逼迫高卢投降的一幕。
然而,汉军的目标是系统性地清理整片土地——像拉网一样,将鹰酱人口一步步驱赶至东部沿海,彻底清除其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存在。
唯有如此,未来的大规模移民与长期统治才能稳固扎根。
为确保此次行动万无一失,天朝特派蒋百里等一批资深将领远赴北美前线坐镇指挥。
其中,刘永福部负责南线作战,监视并压制实力较弱的墨西国,因其威胁有限,该方向兵力配置不多,仅两万五千人。
承担中部主攻任务的主力部队由白起统领,麾下三十五万大军将以雷霆之势自西向东横扫北美中央地带。
这支军队不仅人数庞大,更配备一种曾在前战中大放异彩的特殊兵器——坦克!
这种钢铁战车凭借其惊人机动性,将在敌军尚未反应之际迅速夺取关键节点,为后续部队打通前进通路,成为撕裂防线的利刃。
11月,李秀成刚自天竺归来,便以三军总指挥的身份亲临西海岸,统筹全局战事。
此次战役的序幕将由北方拉开。在赵明诚所率部队于西海岸发起主攻之前,他将率先集结十五万大军向南推进,实施大规模佯动,意图吸引英军鹰酱主力北上应对,从而为真正的进攻创造战机。
为了强化这一假象,使敌军深信汉军主力已全面压向北方,此次行动中,部署在北线的五十五万仆从军将统一换装汉军制式军服,高举汉军旗号,与正规军协同行进,形成浩荡南下的态势。
鹰酱本就对汉军动向极为敏感,此刻见其调动规模空前,立即高度戒备。在华盛城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格兰特、谢尔曼等高级将领一致判断:汉军即将发动全面南下攻势,决战迫在眉睫。
为确保北部防线不被突破,守住通往腹地的关键通道,鹰酱迅速决定挥师北上,抢占战略要道,阻截汉军南进之路。
11月17日,在密西西比河北岸的莫布里奇一带,汉军先锋与鹰酱巡逻部队意外遭遇,爆发短暂但激烈的交火。
双方投入兵力均不多,汉军仅千五百人,鹰酱则有两千三百余人参战。激战持续约半小时,各有伤亡。由于鹰酱主力距离较近,援兵迅速抵达战场,形成压制之势。
汉军见敌增援到来,未作恋战,果断后撤,战斗随即结束。此役中,汉军伤亡约一百二十人,而鹰酱方面死伤高达六百七十人左右。若非援军及时赶到,这支鹰酱部队极有可能被彻底歼灭。
战报传回后,鹰酱高层震动。他们开始清醒意识到自身与汉军之间存在的战术与战斗力鸿沟,遂放弃主动出击念头,转而下令构筑坚固工事,转入全面防御。
这一决策正中汉军下怀。赵明诚得知消息后,一面继续调集兵力,摆出强攻姿态,虚张声势;一面密令西海岸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准备随时出击。
既然鹰酱主力已被牢牢牵制于北方,那么真正的杀招——西线突袭的时机已然成熟。
接到指令后,白起即刻率部翻越落基山脉,悄然挺进鹰酱中西部腹地,沿着隐蔽路线向中东部疾行推进,意图直插敌后。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南岸的鹰酱军营中,面对对岸汉军日益逼近的压力,几位主将之间的战略分歧逐渐显露。
“我们不该龟缩防守!应主动出击!”谢尔曼语气激烈,“我们的兵力占优,怎能任由对方掌握主动?如今处处设防,等于把战场的选择权拱手让人!”
他不满于一味挖壕据守的做法,认为这使将士们空有力量却无处施展,士气受挫,战局被动。
格兰特却持相反意见:“我不同意。虽然纸面兵力占优,但对手并非乌合之众。汉军装备精良,训练严整,作战意志顽强。此前与他们在蒙大拿交手的经历足以证明,这支军队远胜我军。”
他深知汉军之强,无论是火力配置还是单兵素质,均已超越己方。即便人数再多,在正面硬拼也难言必胜。
这一点早在南北战争期间已有先例——南方军队引进天朝供应的机枪后,多次凭借少量兵力依托阵地,成功阻击北军大规模冲锋。那些战役的结果几乎如出一辙:北军损失惨重,南军伤亡轻微。
正是这些血的教训,让北军认识到机枪在防御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促使他们此后不惜重金研发并列装同类武器。
如今面对更加强大的汉军,格兰特更加确信:盲目进攻只会重蹈覆辙,唯有稳守待变,方有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