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深谋远虑!(2 / 2)

我会把整场战役的经过如实写入战报,呈报给苏丹陛下。”

虽然奇袭由他亲自执行并取得决定性成果,但努里帕夏心知肚明,真正的关键在于李绍恩的谋划。

若非对方提出这等奇招,土军只会继续在正面硬拼坚固工事,徒增伤亡。

况且从战场局势看,即便他未能及时赶到,眼前的俄军也支撑不了太久,最终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他的出现,更像是为胜利添上最后一把火,而非扭转乾坤之举。

这场胜利,说到底还是李绍恩的功劳!

“行吧,你执意如此,那就按你的意思办。”

李绍恩清楚对方的性子,话说到这个份上,显然是不会回头了。

攻下敖德萨后,土军休整两天,补充完毕,随即分兵两路:一路沿海岸北上,另一路则掉头向西,直扑基甫而去!

作为乌克蓝的政治中心,基甫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只要拿下此地,便可逼退周边俄军主力,顺势不费一兵一卒掌控大片疆土。

而那支沿海进军的部队,目标显然指向了伏尔加河与顿河流域。

此时,汉军主力早已翻过高加索山口,深入毛熊南部腹地。

其高加索军团已被汉军团团围住,若土军能及时赶到,或许可与汉军联手,一举歼灭这支敌军。

土鸡苏丹心中不安,生怕毛熊扛不住压力,向天朝低头求和。

一旦双方议和成功,被围困的高加索军团极可能被放走。

要知道,那支部队兵力雄厚,若得以生还,必将成为毛熊反扑的利刃,对土军构成巨大威胁。

因此,土军决定先发制人,务必将这股力量彻底摧毁。

如此一来,即便毛熊之后与天朝讲和,顿河一带也再无可用之兵,元气大伤。

这样一来,土军便能赢得更多战略缓冲时间。

就在土鸡势如破竹、横扫东欧之际,毛熊朝廷彻底乱了阵脚。

“戈尔恰科夫究竟在干什么?”

“为何至今未能与天朝达成协议?”

年轻的沙皇怒不可遏,当众咆哮出心中的焦躁。

那些原本就与老首相不和的大臣们立刻趁机煽风点火:

“是啊,他难道看不出眼下局势危急吗?”

“堂堂首相办事如此迟缓,莫非是有意拖延?”

言者虽无心,听者却有意。

这些话一字一句钻进沙皇耳朵里,让他对戈尔恰科夫的疑虑愈发加深。

他本就对这位老臣心存戒备,如今更是越想越觉得可疑——莫非是因为自己过去对他冷淡,令他心怀怨恨,故意借此机会破坏大局?

倘若真是如此,那一切就说得通了,为何谈判进展如此缓慢!

想到此处,亚历山大三世脊背发凉。

若此人真存异心,那便是整个帝国的浩劫。

倘若战事持续胶着,无法尽快结束与天朝的冲突,在内外夹击之下,毛熊恐怕难逃覆灭之命运!

念头一起,沙皇再也坐不住了。

“罗曼诺夫斯基,你即刻动身前往叶卡捷琳堡,接替戈尔恰科夫,全权负责与天朝交涉!”

情急之下,亚历山大三世竟任命自己的启蒙老师罗曼诺夫斯基为谈判特使,直接取代首相职权!

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让殿中众人无不震惊。

罗曼诺夫斯基从未涉足政坛,他不过是在沙皇年少时担任过宫廷讲师罢了。

让这样一个毫无政治背景、毫无执政经历的人来主持如此重大的国事,真的合适吗?

“陛下……”

有人欲言又止,想劝上一句。

尽管他们与老首相素来不合,但对方的能力有目共睹,多年掌舵帝国航向,功过自有公论。

而这位新上任的罗曼诺夫斯基,却从未在任何要职上证明过自己。

这样的任命,怎能不让人心中生疑?

“不必多言!时间不等人,你即刻启程,务必尽快赶到叶卡捷琳堡!”

亚历山大三世年纪尚轻,却极擅乾纲独断。

历史上,正是他在登基之后,推翻了其父与老首相戈尔恰科夫共同维系的外交布局,主动退出了与第二帝国和奥匈的三皇协约,转而与高卢缔结同盟,最终形成协约阵营。

这一战略转向,使俄国在欧洲陆地上凭空树敌两个强国,旋即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终致江山倾覆。

当时国内不乏重臣劝谏,但他一概置若罔闻,执意按自己的心意行事。

如今他刚即位不久,过去长期受制于戈尔恰科夫的阴影之下,如今终于将那位权臣调离中枢,怎会放过这个机会?

若不趁此良机安插亲信、培植势力,难道等那老家伙卷土重来,再过几年被人架空的日子?

身为一国之君,手中无实权,形同虚设,这种滋味,岂能忍受?

因此,他对夺回权力的决心,坚如磐石。

至于罗曼诺夫斯基本人,则根本顾不上这些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