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逃命啊!”
俄军原本就在土军猛烈炮火下节节后退,士兵们早已心惊胆战。
这时背后突然传来震天动地的马蹄声,如同雷鸣般逼近。
顿时,人心更加慌乱,恐惧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论奔跑速度,两条腿的人怎能比得上四蹄奔腾的战马?
这是明摆的事实。
一旦不能迅速撤到第二道防线,躲进战壕寻求遮蔽,等待他们的只会是一场无情的屠戮——而他们正是那待宰的羔羊!
仿佛已经预见了即将到来的厄运,这些俄军士兵拼了命地往防线狂奔。
可人力终究有限,大多数人还未靠近阵地,就被从后方疾驰而至的土军骑兵追上。
步兵被骑兵赶上,结局往往极为悲惨。
凭借战马带来的高度与冲击力,骑兵砍杀步兵就如同割草一般轻易。
而步兵想要反抗却难如登天。
因此,当土军骑兵一冲入人群,立刻便掀起腥风血雨。
无数俄军士兵惨叫倒地,死于刀光之下。
然而,也有部分被逼到绝境的俄军士兵,在生死关头爆发出最后的血性。
眼看逃无可逃,他们索性扔下侥幸念头,红着眼转过身来,端起枪口对准冲锋的骑兵,誓要同归于尽!
“跟他们拼了!”
“冲啊!”
毕竟出自尚武之族,毛子骨子里并不缺狠劲儿。
一人带头,立刻有人响应。
很快,越来越多的士兵怒吼着转身迎战。
土军显然没料到对方会突然反扑,一时应对不及。
面对这出其不意的反击,攻势顿时受挫。
不少骑兵猝然中弹,从马上栽落下来。
其他人为了闪避,纷纷勒马转向,原本整齐的冲锋阵型瞬间大乱。
这一变故鼓舞了残存的俄军,更多人加入战斗,与那些跌落下马或仍在鞍上的土军士兵展开近身搏杀。
刹那间,战场陷入一片混乱,刀光、枪声、嘶喊交织成一团!
“这群老毛子,真是疯了不成?”
正随主力向前推进的李绍恩,目睹这突如其来的逆转,心头一震。
刚才骑兵追上敌军时,他几乎以为胜券在握。
谁知这些俄军非但没有崩溃,反倒激起了凶性,竟敢回头拼命。
更没想到,他们的反扑居然奏效,溃势竟然被硬生生止住了!
倘若此时俄军主将能果断下令调兵支援,或许局势还能翻盘。
至少土军的骑兵部队将面临重创,甚至全军覆没也未可知。
可惜,那位主将并未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
是看不清形势?还是手中无兵可派?无人得知。
但对土军而言,这无疑是天赐良机。
失去支援的俄军残部很快被层层包围。
随着兵力优势逐渐显现,被困其中的俄军伤亡剧增。
此刻,他们先前激起的勇气早已耗尽。
面对四面合围,被围困的士兵再度陷入绝望。
抵抗的势头迅速衰弱,有些人甚至因彻底丧失希望,举枪自尽。
“传令下去,喊话劝降——放下武器者不杀,投降者免死!”
李绍恩敏锐察觉到敌军士气已濒临崩塌,立即下达命令,让土军士兵高声招降。
俄军先前的反扑让土军付出了不小代价,若能成功劝降这支被围困的部队,便等于为其他仍在顽抗的俄军竖立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除了死战到底,还有另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向土方放下武器。
一旦士兵意识到投降并非绝路,抵抗的决心自然会动摇。
对土军而言,这无疑能大幅减少进攻时的伤亡。
当这批俄军最终选择缴械,土军顺利突破第一道防线,并迅速向第二道阵地发起冲击。
那些驻守在后方阵地的俄军士兵,亲眼目睹战友在炮火中全军覆没,内心早已溃不成军。
土军攻势如潮水般汹涌,根本无力招架。
而刚才那一幕惨烈结局就发生在眼前——是继续拼死抵抗,还是干脆接受现实,举手投降?这个问题此刻正撕扯着每一个俄国士兵的内心。
李绍恩在部署进攻的同时,特意安排那些已投降的俄军俘虏对着前线大声呼喊,劝说尚在坚守的同袍放弃抵抗。
既然反抗只会带来毁灭,那为何还要白白送命?
可这些俄军心里仍存疑虑。
毕竟俄与土耳其之间积怨已久,世代血仇使得彼此仇恨根深蒂固。
他们担心一旦投降,等待自己的将是残酷报复。
在他们看来,倘若土耳其士兵落入俄方手中,必定难逃羞辱与折磨。
几百年来,沙俄对待俘虏素无仁慈之说,落入其手者生不如死,许多人宁愿战死也不愿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