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反抗却难如登天!(1 / 2)

他们全城兵力尚不足五千,而对面却拥兵二十五万之众。

真要打起来,光是对方吐口唾沫都能把他们淹没!

可打与不打,早已不由他们决定。

敌人既已逼近,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迎战。

“快!把主力调往西线,守住通往城内的主要通道,绝不能让那些奥斯曼人轻易冲进来!”

既然战争无法避免,留守在此的俄军只能倾尽全力自救。

他们虽已向莫斯科发出紧急求援电报,请求尽快派兵支援,但他们心里也清楚:如今俄国四面受敌,内忧外患交织成网。

南方遭受奥斯曼进攻,东西两翼也都面临强敌环伺。

在这种局面下,除非克里姆林宫真能凭空变出军队,否则根本不可能抽出兵力前来救援。

至少短期内,外援几乎毫无希望。

既然等不来救兵,那就只能靠自己拼命了!

因此,他们第一时间便在西部必经之路布下重兵,试图构筑一道坚固防线,阻挡土军前进的步伐。

只要能遏制住土军的攻势,让他们意识到敖德萨并非唾手可得,或许土鸡人就会清醒过来,放弃对这里的强攻,转而将矛头指向基甫等更具战略价值的城市!

保命要紧,对驻守敖德萨的俄军来说,只要土军肯撤离此地,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敌人转战何处,那根本不是他们关心的事。

但问题在于,这一切的前提是——俄军必须顶得住!一旦防线被突破,所有设想都不过是一场空谈。

西线战场前沿,李绍恩率领大批土军如潮水般压境而来。

他命令部队摆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攻下的姿态,准备对俄军阵地发起猛烈冲击。

这一举动立刻让防守此地的俄军高度紧张,几乎把所有可用兵力全都调集到了前线,层层布防,严阵以待。

看到毛熊人如此反应,李绍恩心中暗喜:“看来计策奏效了,他们果然中计!”

既然俄军主力已被吸引至此,其他方向的防御必然空虚。

这意味着努里帕夏和他麾下的马穆鲁克骑兵实施突袭的成功率将大幅提升!

不过,仅靠这一点还不够稳妥。

他们必须像磁石吸铁一般,牢牢牵制住俄军主力,使其无法抽身回援。

因此,李绍恩果断下令,全面进攻!

轰!轰!轰!

率先发威的是土军的火炮部队。

与几年前那支装备落后、士气低迷的旧军队相比,如今完成军事改革的土军早已脱胎换骨,无论是士兵的精神状态,还是武器装备,都焕然一新。

他们所使用的火炮,与南鹰酱和汉斯国同款,均为钢铸炮身,坚固轻便、射程远、机动性强,且成本可控。

相较对面的俄军而言,光是在炮兵力量上,土军就占据了明显优势。

更何况,这支二十五万人的大军配备的火炮多达数百门!

数百门大炮齐射同一片区域,声势之浩大,震天动地!

遭到密集炮击的俄军瞬间陷入混乱。

他们万万没想到,在他们印象中贫穷落后的土鸡军队,竟在短时间内拥有了如此惊人的火力,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判。

由于准备仓促,俄军的防御工事极为简陋——战壕浅薄,缺乏避弹掩体。

在如此猛烈的炮火覆盖下,伤亡迅速攀升。

暴露在外的俄军士兵被炸得四散奔逃,惨叫声此起彼伏,战场上哀嚎不断。

后方督战的俄军主将目睹此景,怒不可遏,双眼充血。

“撤!快让前线部队撤到第二道防线去!”

眼见己方士兵在敌军炮火下成片倒下,若再不撤退,恐怕还没等到对方发动地面突击,己方就已经损失殆尽!

这样打下去根本撑不住,若人都拼光了,拿什么守城?

于是,主将决定暂避锋芒,将前线部队后撤重整。

然而,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在敌军猛攻时撤退,尤其容易引发连锁溃逃。

一旦指挥不当,撤退极易演变为全面崩溃。

而李绍恩正是抓住了这个致命时机!

他毫不迟疑,立即下令骑兵部队展开追击。

“骑兵师出击!”

“咬住他们,绝不允许脱身!”

“步兵全线推进,压上去,彻底击溃他们!”

原本计划是两面夹击歼灭这支俄军,没想到对方竟自己露出破绽!

既然送上门来,自然没有放过的道理。

机会稍纵即逝,若不趁势猛攻,等俄军重新稳住阵脚,构筑起新的防线,反倒是土军要陷入苦战了。

“兄弟们,随我冲!”

骑兵师师长名叫凯摩尔,年仅二十三岁,却已是军中悍将,素有“土鸡血王子”之称,作战风格勇猛果决,从不退缩。

当然,比起真正的血王子,他确实还有差距。

但在胆气这方面,他与腓特烈亲王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有过之!

光看他敢身先士卒,迎着俄军密集的弹雨直扑敌阵,就足以说明一切。

“土耳其人杀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