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充满了成就感!(2 / 2)

“那我们就上车吧!”

两人上车后才发现,车厢里一排排座椅,大概有三十个座位,有的已经有人坐了。

他们找了个空位坐下,打听了一下,这车是开往粤城汽车站的。

只是这汽车站在哪儿,林泰曾却并不清楚。

他才离国一年,没想到国内的变化竟如此之大,大到让他有些应接不暇。

“三皇同盟?”

当顾维钧从欧洲归来,向林文汇报说普鲁士方面提出组建三皇同盟的建议时,林文心中一震。

历史上欧洲确实有过一个三皇同盟,成员是德皇、奥皇和沙皇。

如今普鲁士竟看中了天朝,想拉天朝一起组成这个三皇同盟,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是的,普鲁士人确实是这么说的。”

顾维钧语气平静地答道。

“呵呵,我又不是皇帝,搞什么三皇同盟,这不是打趣我吗?”

林文自嘲一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听到这句话,一旁的洪仁玕与李秀成交换了一个眼神,洪仁玕上前一步,郑重开口:

“请殿下登基为帝!”

“殿下当初以天下未定为由,推辞称帝。

但如今内乱已平,无论是湘军、淮军还是清廷皆被我军扫清,连英法俄等西方列强也被我军将士击退。

殿下当初所言的条件,如今都已满足。

臣请殿下加十二旒冠冕,正式称帝!”

两人话音刚落,在场众人纷纷应声跪拜:“臣等恭请陛下加冕登基!”

对满朝文武而言,主公称帝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若汉王登基为帝,这些臣子自然也能加官进爵、封侯拜将。

这样皆大欢喜的事,谁会不乐意呢?所以他们劝进之心,比林文本人还要急切得多。

对于是否称帝这件事,林文本人其实并不在意。

无论是被称为汉王还是汉帝,他作为天朝实际统治者的地位并不会因此发生任何改变。

对他来说,这不过是换个称呼罢了。

但在天朝内部,“国王”与“皇帝”这两个词的意义差距却是天差地别。

自天朝始皇帝以来,历代统治者皆称帝,天朝也确实拥有被称为“帝国”的实力基础。

这一点与欧洲那些面积狭小、人口有限的王国截然不同。

在欧洲,最早拥有称帝资格的只有罗马帝国的皇帝。

罗马帝国灭亡后,神圣罗马帝国接受了教皇的加冕,成为欧洲唯一合法称帝的国家。

此后,即使神罗演变为哈布斯堡王朝,其他如高卢、普鲁士、日不落与毛熊等国,都没有真正具备称帝的地位。

高卢的拿破仑时代,凭借战无不胜的军力,他自行加冕,将高卢变为帝国。

而北方的毛熊虽无此实力,却在称号上动了脑筋,称其国王为“沙皇”,虽然不是正统皇帝,但至少在名义上也沾了帝号的边。

后来的普鲁士则因击败高卢的辉煌战绩,在高卢皇宫加冕为帝,自此欧洲出现了四位皇帝——德皇、奥皇、沙皇与法皇。

不过在铁塔城公社运动之后,高卢转为共和国,法皇之位不复存在,欧洲仍保留三位皇帝。

其余如板鸭、葡萄国、意呆利,甚至日不落,都只能称王,而无资格称帝。

为了满足称帝的虚荣心,日不落人另辟蹊径,在其殖民地天竺自封为帝,将女王头衔加上“皇帝”二字,成为日不落女王、天竺皇帝。

总的来说,在欧洲,唯一拥有真正称帝资格的,仍是哈布斯堡王朝。

其他国家即便称帝,其皇帝的权威与正统性也不足。

然而在远东地区,情况却完全不同!

天朝疆域广阔,面积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人口更是超过四亿,自古以来就是远东无可争议的霸主。

在这一地区,没有任何国家能在综合实力上与天朝抗衡,因此周边诸国纷纷选择向天朝朝贡,成为藩属国,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天朝的统治者不仅理所当然拥有称帝的权利,而且也必须称帝。

否则,一个宗主国的君主自称“国王”,而藩属国的统治者也称“国王”,这在名义上岂不成了平起平坐?

那样一来,秩序必然混乱。

因此,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让各藩属国自降一级,改为公国;要么让天朝的君主晋升为帝。

显然,后者更符合实际,也更容易实现。

摆在林文面前的路只有一条:登基称帝!

想到这里,林文心中已然有了决定。

不过,礼节上的程序还是要走一遭的。

直接接受群臣的请求,似乎显得太过急切,不合礼制。

于是,他委婉地拒绝了大臣们的提议,并将此事延后处理。

众臣听闻汉王拒绝,非但没有灰心,反而眼中一亮——这事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