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舟对这件作品赞不绝口:“这个孩子不仅熟练掌握了竹编的基础工艺,还赋予了作品深刻的内涵,既有对非遗传承的担忧,也有对环保的思考,这正是大赛想要传递的理念。”最终,《竹韵新生》获得了“非遗传承特别奖”和“环保创意奖”双项荣誉。
另一件获奖作品《羌绣·城市脉络》也备受关注。作者是17岁的城市女生李雨桐,她将羌绣的经典花纹与城市地铁线路图相结合,设计了一款围巾。“羌绣的花纹就像乡村的小路,纵横交错却充满温暖;城市的地铁线路则像现代生活的脉络,快速而便捷。我想通过这款围巾,表达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李雨桐说道。她的作品获得了时尚设计赛道的金奖,将由“织光”品牌打造成限量版产品推向市场。
评审结束后,“忠犬联盟”的成员们纷纷表示,青少年的创意超出了预期,他们用独特的视角诠释了非遗的新可能。“非遗的传承不需要墨守成规,年轻人的创新的想法,正是非遗能够长久发展的生命力。”赵村长感慨道。
成果展示:让非遗时尚走进大众视野
大赛的获奖作品展示环节,在上海中心大厦举办,一场“非遗新生·少年创想”时尚秀惊艳全场。青少年设计者们亲自带着自己的作品走上T台,竹编与皮革结合的背包、羌绣点缀的连衣裙、环保材料编织的装置艺术,将非遗的传统美与青少年的创意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秀场之外,还设置了非遗体验区,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竹编、羌绣工艺,观众可以亲手体验简单的制作流程;获奖作品的实物展示区则人头攒动,大家纷纷驻足欣赏这些充满创意的作品,不少人当场表示想要购买“织光”即将推出的联名产品。
“没想到青少年能把非遗设计得这么时尚,完全打破了我对非遗的刻板印象。”现场观众王女士说道,“我已经预约了那款羌绣围巾,既好看又有文化内涵,还能支持非遗传承,非常有意义。”
大赛的成功举办,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纷纷报道这场“非遗与青春的碰撞”,称赞大赛为非遗传承开辟了新路径;教育界人士表示,这样的活动能有效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素质教育的生动实践;时尚界则认为,青少年的创意为时尚设计注入了新活力,为非遗与时尚的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织光”品牌负责人对大赛成果非常满意:“感谢‘忠犬联盟’的全力支持,这场大赛不仅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内涵,更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的希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与‘忠犬联盟’合作,把非遗元素融入更多产品,让非遗时尚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传承延续:让少年创想照亮非遗未来
大赛落幕,但非遗传承的种子已经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获得“乡村体验奖”的青少年们如期来到“绿韵非遗”工坊,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沉浸式体验。他们跟着老艺人学习竹编、羌绣,走进田间地头感受乡村生活,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
“以前觉得竹编很简单,真正学起来才知道有多难,每一根竹丝都要劈得均匀,每一个纹路都要编得整齐。”王浩在体验结束后说道,“我以后要做非遗的传播者,让更多同龄人了解竹编的魅力,让这门手艺一直传承下去。”
不少参赛青少年在赛后自发组织了“非遗推广小分队”,在学校、社区开展非遗科普活动,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学习心得。“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非遗不是过时的东西,而是能融入我们生活的时尚元素,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传统文化。”李雨桐说道。
“忠犬联盟”的成员们看着青少年们的热情与成长,心中满是欣慰。“这场大赛最大的成功,不是诞生了多少优秀作品,而是让更多青少年爱上了非遗,愿意成为非遗传承的一份子。”陈曦说道,“非遗的未来在年轻人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搭建更多接触、了解、创新非遗的平台。”
未来,“忠犬联盟”计划将青少年设计大赛作为长期项目,每年举办一届,不断扩大赛事规模,覆盖更多非遗工艺和地区;同时,联合教育机构开发非遗创意课程,将非遗教学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让非遗传承从青少年抓起。
这场跨界的青少年设计大赛,不仅为“忠犬联盟”的跨界之路增添了新的色彩,更让“非遗+时尚+青少年+公益”的模式得到了成功实践。而那些青少年的创意与热爱,终将成为非遗传承最耀眼的光芒,让古老的手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