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98章 浙南砥柱,中流击水

第98章 浙南砥柱,中流击水(1 / 2)

第九十八章 浙南砥柱,中流击水

当赵高翔计划去浙江联合鲁监国政权试图改变点局面。那时候给黄蜚老将军发信息要对方安排人从水路进入浙江。

黄蜚老将军召集王柱、沈家兄弟(沈自炳、 沈自駉)以及唐晏珠等商议,决定由王柱和沈自駉带领8000新练之兵。坐大船20余艘,由海路向温州进发。(几乎赵高翔在福宁的所有的水师力量)

黄蜚老将军招募兵卒功不可没。亲自带领三个儿子去附近招募水师。黄蜚老将军本就是水师一把好手,自己风烛残年,也算是发挥最后的余热。

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掠过福宁军港。黄蜚老将军站在码头上,海风吹动他花白的须发,那双饱经风浪的眼睛凝视着眼前整齐列队的二十艘战船。八千将士肃立甲板,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上“靖朔”二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王柱。”黄蜚的声音带着海风磨砺过的沙哑,“此去温州,关系侯爷在浙东的全局。这八千儿郎,是咱们福宁最后的家底,你......”

王柱单膝跪地,双手接过令旗:“老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人在旗在,人在温州在!”

站在一旁的沈自駉轻抚腰间佩剑,目光扫过浩渺海面。这位出身江南世家的将领,此刻心中翻涌着复杂情绪。他想起兄长沈自炳临别时的嘱托:“赵侯爷是真正要做大事的人,此去务必尽心辅佐。”

暮色渐浓,战船缓缓驶离港口。王柱站在旗舰船头,望着逐渐远去的海岸线,心中沉甸甸的。他想起临行前唐晏珠的密信,那娟秀的字迹间透露着对浙东局势的深切忧虑。这位始终默默支持着赵高翔的女子,在信末写道:“温州周氏兄弟,可用不可迫,宜以诚动之。”

王柱进入浙江、他们的意图明确:控制温州,以此为跳板,伺机西进处州丽水,与赵高翔主力汇合,或至少牵制部分清军兵力。

七日后,温州湾碧波万顷。王柱的舰队在海上列阵,远远望见温州城头戒备森严。周瑞、周鹤芝兄弟早已得报,亲率三千兵马在岸边严阵以待。

“来者止步!”周鹤芝声如洪钟,手中长枪直指海面,“温州重地,岂容外人擅入!”

王柱不慌不忙,令舰队泊在海外三里,仅带三艘小船近岸。他独自登岸,卸下佩剑交给随从,对着城头拱手:“末将王柱,奉靖朔侯之命,特来与二位将军共商抗清大计!”

周瑞在城头冷笑:“谁知你是不是郑芝龙之流,假借抗清之名行吞并之实?”

王柱不卑不亢,从怀中取出赵高翔的亲笔信函:“侯爷此刻正在金华与清军血战。若王柱有二心,天诛地灭!”他环视城上守军,声音陡然提高,“清军铁骑已破浙东,下一步必是温州。届时城中百姓何去何从?诸位将士的家小何去何从?”

正当双方僵持之际,一骑快马自北而来。信使滚鞍下马,声音激动得发颤:“金华大捷!靖朔侯阵斩清将田雄,破围南撤!”

消息如惊雷炸响,城上城下一片哗然。周瑞、周鹤芝相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的震撼。周鹤芝快步下城,亲自打开城门:“王将军,请!”

是夜,温州府衙灯火通明。王柱与周氏兄弟促膝长谈,将赵高翔在江西、浙江的布局和盘托出。烛光摇曳中,三个身影在墙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不瞒二位,”王柱诚恳地说,“侯爷命我驻守温州,实为在浙南扎下一颗钉子。清军若南下,此处便是咽喉要道。”

周瑞沉吟良久,终于拍案:“好!我兄弟二人愿与将军共守温州!”

然而王柱却出人意料地摇头:“不,我军当移驻洞头。”

“这是为何?”周鹤芝不解。

王柱展开海图,手指点在洞头列岛:“此处控扼闽浙水道,进可策应陆战,退可扬帆入海。更重要的,”他抬眼看向周氏兄弟,“我军驻在外岛,可免地方猜忌,也可为温州留下一道海上屏障。”

周瑞闻言,肃然起敬:“王将军深谋远虑,周某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