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铁律安民惊客使 飞书调兵慑虏酋
白龙桥一役的胜利,如同在浙中混乱的泥潭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赵高翔并未因小胜而冒进,反而严令各部收缩至金华城外险要处扎营,一边加固工事,一边派出大量宣传队和小股精锐,向周边尚未被清军完全控制的州县渗透,安抚地方,收拢流散,并宣扬“靖朔侯赵”的抗虏旗号与政策。
铁纪如山 客使心折
这一日,一支由二十余名士兵组成的宣传队,在一位姓王的哨长带领下,进入了金华府下属的义乌县的一个大镇。镇子里的百姓早已听闻北面兵败如山倒的消息,又见有军队开来,纷纷关门闭户,胆战心惊地从门缝窗隙中窥探。
然而,与以往任何一支过境的军队都不同,这支队伍在镇口便停下。王哨长高声宣布:“父老乡亲们不必惊慌!我等乃靖朔侯赵高翔将军麾下将士,奉命前来安抚地方,抗御清虏!我军有令,买卖公平,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不毁百姓一草一木!若有违犯,军法从事!”
话语虽响亮,但饱经战乱的百姓将信将疑。宣传队也不强求,只是在镇外空旷处自行扎下简易营盘,埋锅造饭。他们取出自带的干粮和少量向附近村民公平购买的蔬菜,生火做饭,秩序井然。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一名刚被收编不久、原是方国安部溃兵的新卒,名叫赵二狗,见镇边一户人家院中晾晒的腊肉,馋虫大动,又见四下似乎无人注意,便偷偷翻过矮墙,扯下两条腊肉,揣入怀中。
他自以为动作隐秘,却不知这一切都被镇中胆大的少年看见,并告知了家中大人。消息很快传到了王哨长耳中。
王哨长脸色瞬间铁青,立刻集合全队,厉声喝问。赵二狗起初还想抵赖,但在人证面前,只得面色惨白地交出赃物。
“好你个赵二狗!入营第一天,侯爷亲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就敢当耳旁风!”王哨长怒不可遏,“执法队!拿下!”
随队的两名执法队士兵毫不犹豫,上前便将面如死灰的赵二狗捆了起来。很快,得到消息的执法队统领张茂林亲自带着一小队人快马赶到。
没有片刻通融,没有因为赵二狗是新附之兵而有丝毫宽贷。张茂林面色冷峻如铁,就在镇口的空地上,当着所有宣传队员和渐渐敢开门出来围观的百姓的面,宣布了判决:“按侯爷军令,偷窃民财,初犯者,杖责四十,悬挂偷窃之物游营示众!念其新附,或有不知,然军纪如山,不容徇私!行刑!”
沉重的军棍落在皮肉上的闷响,和赵二狗杀猪般的惨叫,回荡在镇子上空。四十军棍打完,赵二狗已是皮开肉绽,昏死过去。随后,那两条腊肉被挂在他的脖子上,由两名士兵架着,在临时营地和镇外走了一圈示众。整个过程,执法队士兵面无表情,执行得一丝不苟。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所有围观者。百姓们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惊讶,再到最后的感动和信任,眼神彻底变了。他们终于相信,这支军队,真的和以前见过的所有官兵都不一样!
“王师!这才是王师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颤巍巍地喊道,顿时引得群情激动,纷纷回家取出鸡蛋、米粮,非要犒劳军队,却被王哨长和执法队坚决而礼貌地拒绝了。
这一切,也被随赵高翔主力行动的田见明、张成(张鼐)等大顺军使者,以及新投的郑遵谦看在眼里。他们混在人群中,目睹了全过程。
田见明倒吸一口凉气,低声对张鼐道:“这赵侯爷……治军之严,竟至于斯!四十军棍,毫不容情,还是对新附之卒……这,这在我闯营之中,也属罕见!”
张鼐(张成)眼神锐利,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缓缓点头,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不止是严……更重要的是‘公’。执法不避新旧,不徇私情。你看那些百姓的眼神……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难怪他能以孤军崛起于江西,难怪他麾下士卒临阵敢效死力……我今日,方信陈子龙先生所言非虚。” 他心中对赵高翔的评价,再次拔高。
郑遵谦更是感慨万千,他对王秀楚叹道:“秀楚先生,遵谦在浙东,见惯了方国安、王之仁等部纵兵扰民,与民争利,乃至杀良冒功!何曾想过,世间竟有如此秋毫无犯之师!侯爷有此强军,何愁虏酋不破?遵谦……心悦诚服!”
军营帅帐内,赵高翔接到了各处宣传队反馈回来的消息,尤其是义乌镇事件的处理结果,他微微颔首。军纪,是他立足的根本,丝毫松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