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金华盛衰际 合力破田雄
五月底的浙中,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尘土与恐慌的气息。赵高翔率领的李猛、夏完淳、张明远等部,刚抵达金华府外围,尚未不及休整,便被潮水般的溃兵和混乱的消息所淹没。
“侯爷!不好了!绍兴丢了!”
“鲁王……鲁王殿下据说乘船出海了!”
“还有人说鲁王殉国了!”
“方国安那狗贼降清了!带着兵往南来了!”
各种相互矛盾、真假难辨的消息如同无头苍蝇般乱撞。放眼望去,从北面、东面溃退下来的明军散兵游勇络绎不绝,建制全无,盔歪甲斜,许多人连兵器都丢了,只顾亡命南逃,将恐惧与绝望进一步扩散。
赵高翔面色凝重,立即下令:“传令各部,保持警戒,收缩队形!陈锋,加派斥候,务必探明方国安部确切动向和鲁王真实下落!王秀楚,组织人手,设立收容点,甄别、收拢这些溃兵!告诉他们,我赵高翔在此,愿抗虏者,留下!有饭吃!”
命令迅速执行。很快,便有数百名走投无路、又不愿降清的溃兵被收拢起来,暂时编入后勤或辅助队伍,虽惊魂未定,但总算找到了一支似乎还站得住脚的主心骨。
就在这乱麻般的局势中,一队约百余人、虽显狼狈却依旧保持着基本队形的人马,引起了前沿哨探的注意。他们被引至中军时,为首一人,年约三旬,甲胄染尘,面容憔悴,但眉宇间一股倔强不屈之气犹存。他身边仅余数十名亲卫,个个带伤,却眼神锐利,警惕地护卫着主将。
陪同赵高翔接见的王秀楚,一眼便认出了来人,惊喜道:“可是义兴伯郑遵谦郑将军?”
那人抬头,看到王秀楚,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意外和激动:“正是郑某!秀楚先生!您怎会在此?”他随即目光转向主位的赵高翔,见其虽年轻,却气度沉凝,不怒自威,心中已猜出来人身份。
王秀楚连忙引见:“郑将军,这位便是靖朔侯、总督江西浙江军务的赵高翔赵侯爷!侯爷,这位便是浙东义军领袖,鲁监国所封义兴伯郑遵谦郑将军,忠义之士,与方国安等辈绝非一路人!”
郑遵谦闻言,立刻抱拳,声音沙哑却郑重:“败军之将郑遵谦,见过赵侯爷!侯爷威名,如雷贯耳,遵谦仰慕久矣!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只可惜……是在如此狼狈之际。”言罢,面露羞惭与悲愤。
赵高翔快步上前,亲手扶住郑遵谦的双臂,诚恳道:“郑将军忠勇之名,高翔亦早有耳闻!浙东之败,非战之罪,乃方国安等辈误国,内耗所致!将军能力战至此,保全部分忠勇之士,已属难能可贵!何言狼狈?”
他拉着郑遵谦坐下,命人奉上热水干粮,详细询问前方战况。郑遵谦将方国安如何不战而溃、如何献关投降、鲁王如何仓皇出海等情一一详述,说到激愤处,目眦欲裂。
“侯爷!”郑遵谦猛地站起,单膝跪地,“遵谦虽败,然抗虏之志未泯!今遇侯爷,如暗夜见明灯!恳请侯爷收留,允我追随麾下,共抗清虏,雪此国仇家恨!我愿为前锋,与那方国安狗贼决一死战!”
赵高翔再次扶起他,斩钉截铁道:“郑将军请起!高翔求之不得!你我同心,何愁虏酋不破?眼下正有一战,需将军助我!”
军情紧急不需要更多虚礼
他引众人至地图前,手指点向金华以北:“据报,博洛已经派田雄先锋,约六千人马,正向金华扑来,其主将正是田雄本人!此獠原为黄得功将军部下,熟知我军战法,不可小觑。”
“李猛!张明远!”
“末将在!”二将踏前一步。
“命你二人,率本部兵马,即刻前往白龙桥一线设伏!李猛,你部伏于桥左山林;张明远,你率军伏于桥右河滩芦苇丛中!待敌军过半渡桥,听我号炮为令,左右齐出,截断其军!”
“得令!”
“马忠!”
“末将在!”
“你率神箭手,占据白龙桥侧翼高地,专射敌军军官与旗手!”
“遵命!”
“周猛!”
“末将在!”
“你率死士营,潜行至敌后,待前方战起,焚烧其粮草辎重,制造混乱!”
“明白!”
“郑将军,”赵高翔看向郑遵谦,“你部暂随我中军行动,熟悉我军战法,亦可向李、张二位将军指出田雄部虚实特点。”
郑遵谦激动抱拳:“遵命!必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