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羽翼渐丰谋鹰潭 烽火急报救广信
资溪、金溪两座县城的光复,如同在沉寂已久的赣东北池塘里投下了两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赵高翔的预期。民心这把火,一旦点燃,便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陈子龙的安抚政策与赵高翔严明的军纪起到了关键作用。两地百姓不堪清廷剃发易服之辱及地方降官的盘剥,如今见到一支真正维护汉家衣冠、买卖公平、不扰民的“王师”,热情空前高涨。招兵点前,每日都排起长龙,不仅有青壮农民,甚至还有一些小地主家的子弟和读过几天书的年轻人前来投效。加上甄别后愿意留下的降卒,短短时间内,竟有四千余人加入了赵高翔的队伍!
尽管新兵素质参差不齐,但这股新鲜血液的涌入,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让赵高翔的腰杆硬了不少。他命令翁之琪、孙兆奎等人,一边加紧整训,将新兵与老兵混编,以老带新;一边派出小股精锐,以战代练,向余江、鹰潭(贵溪)方向进行武装侦察和试探性攻击,清剿小股清军,扩大控制范围,并做出策应上饶(广信)义军的姿态。
林锐领导的情报司工作卓有成效。探子们冒着风险带回了关于鹰潭方向的详细情报:
“将军,鹰潭(贵溪)目前清军守备兵力约两千人,主要为绿营兵,指挥官是原明军参将降清的高进库。此人能力平平,且与上司(可能指抚州或南昌的清军将领)关系不睦。城内粮草储备一般,防御工事主要是加固城墙,并无特殊之处。关键在于,清军主力谭泰、何洛会等部正猛攻赣州,并分兵围困广信(上饶),一时无力顾及鹰潭这等次要城池。此乃天赐良机!”
这份情报,让赵高翔下定了决心。他知道,上饶的姜曰广、周损等人正陷入苦战,危在旦夕。若能拿下鹰潭,不仅能打通直接援助上饶的通道,更能将控制区连成一片,严重威胁清军在赣东北的布局。
“不能再等了!” 赵高翔在军事会议上拍板,“上饶义军同胞水深火热,我军新得兵力,士气正旺,鹰潭空虚,机不可失!我意已决,亲率主力,进攻鹰潭!”
他迅速做出部署:
陈子龙:再次展现其不可或缺的价值,被委以重任,留守资溪、金溪,全权负责后方政务、招兵、练兵、安抚士绅、保障粮道。赵高翔对他无比信任:“子龙先生,根基之地,全托付给您了!务必确保我军后路无忧,粮饷接济顺畅!”
张家玉处:立刻再发一封捷报兼行动计划书,声称“为解广信之围,策应赣州主力,决意冒险进攻鹰潭,切断虏寇联络线”,将一次扩张行动包装成顾全大局的英勇之举,既向监军通报了动向,又为下一步请功要赏埋下伏笔。
出征阵容:赵高翔亲自挂帅,以翁之琪、张应祥、李猛、孙兆奎为主要战将,率领经过补充和整训的约八千水陆精锐(留部分兵力协助陈子龙守城),浩浩荡荡,杀奔鹰潭而去!
此时江西的清军主要将领情况如下(结合历史):
最高统帅:谭泰(满洲正黄旗),任征南大将军,是清廷委派的江西战场总负责人,麾下有满洲八旗精锐,主攻方向是赣州。
副手:何洛会(满洲镶白旗),协助谭泰,同样率有八旗兵。
重要降将:金声桓(原明军将领,降清后为江西总兵)、王得仁等,他们率领的“绿营兵”是清军占领和维持江西地方统治的主力部队,人数众多,但战斗力和忠诚度参差不齐。围攻广信(上饶)的,很可能就是金声桓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