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42章 整军经武布新局 暗流涌动谋远略(上)

第42章 整军经武布新局 暗流涌动谋远略(上)(1 / 2)

第四十二章:整军经武布新局 暗流涌动谋远略

吴志奎的船只帆影消失在海平面后,赵高翔并未有丝毫松懈,反而立刻投入了更为紧迫的工作——整合麾下这支来源复杂、良莠不齐的万余人马。朝廷的封赏给了名分,但真正的掌控力,还需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军队整编与布局。

他即刻召集了黄蜚、陈子龙、王秀楚、翁之琪、张应祥、李猛、吴易、孙兆奎、沈氏兄弟等所有核心文武议事。

“诸位,”赵高翔开门见山,“陛下封赏已下,此乃朝廷恩典,亦是诸位应得之荣。然,爵位官职是虚,掌兵练卒是实。现如今暂无新命令与我等。如今我军虽众,然编制混杂,号令不一,此乃兵家大忌。欲图恢复,必先强军。今日请诸位来,便是要议定整编方案,明确防区职责。”

他首先定下调子:“朝廷官职我等尊奉,然具体营伍编练、驻防调度,需根据当前实情,统一于提督府号令之下。原有营头暂时打散重组,优胜劣汰,老弱病残者,发放钱粮,妥善安置于后方垦荒或入工匠营,其家眷亦统一安置,使我将士无后顾之忧。”

这番安排,合情合理,尤其对家眷的安置,更是让那些带有家小的新附将领心中一定。虽然这意味着他们会暂时失去对原有部落的完全控制,但如今寄人篱下,能得如此待遇已属难得,且赵高翔并未剥夺他们的将领职位,反而允诺分配新的兵力,众人大多表示接受。翁之琪、张应祥等老人更是深知这是强化主公权威、提升整体战力的必要之举,毫无异议。

赵高翔随即宣布了深思熟虑后的整编与驻防方案:

1. 水师方面:命翁之琪为主将,孙兆奎为副将,统领水师主力,计大小战舰六十余艘,水军士卒三千人。驻防于瑞安、平阳一带沿海,负责巡弋浙南海域,护卫侧翼,清剿海盗,并伺机与浙东义师联络。

2. 北线防御:命吴易为主将,沈自炳为副将,统率步骑混合兵力二千人。驻防于福鼎一带,倚仗地形,构筑防线,警惕来自浙商清军的陆路威胁,并负责与闽东北山区潜在义军的联络。

3. 西线策应:命张应祥、李猛二将,统率精锐步卒二千人。驻防于福安一带,面向福建内陆方向,既是保障大营的西大门,也可作为未来可能向西(江西)或向北(浙南)机动的预备力量。

4. 中军核心:

亲卫与特别任务营:由李恪(原李狗儿)统领,刘光标协助。此营员额二千,对外宣称提督亲军,负责中军护卫、军纪督战。实则暗中遴选忠诚死士,按照赵高翔所授条陈,秘密进行刺杀、谍报、敌后组织(天地会)等特殊训练。李恪与刘光标日夜钻研那些手册,开始谨慎地物色第一批骨干。

提督直领营:赵高翔自领二千精锐,作为战略总预备队,驻于福宁州核心区域。

5. 中枢留驻:

黄蜚老将军:以靖海侯之尊,坐镇中枢,参赞军机。以其丰富经验,主要负责督导各营操训,尤其传授水战、阵战之要领。

陈子龙:以右佥都御史之职,负责文书、教化、对外联络。

王秀楚:总揽民政、礼仪、与地方士绅交涉。

王柱:任总管钱粮、后勤、物资调配,地位愈发关键。

沈自駉:协助王柱,管理物资账目,负责与工匠营的协调。

此番安排,看似分权,实则将最重要的中军、后勤、以及秘密力量牢牢抓在赵高翔自己手中。新附将领如吴易、孙兆奎等获得了独当一面的机会和实际兵力,心怀感激;老部下如翁之琪、张应祥等亦被委以重任,驻守要害。黄蜚、陈子龙等则置于中枢,既显尊崇,又能发挥其特长。众人皆无异议,反而觉得各得其所,一片和谐。

赵高翔深知,彻底消化这支军队非一日之功,目前只能先搭建框架,给与相关人员对应的权利,潜移默化地进行融合,避免操之过急引发动荡。

整编方案既已议定,然而赵高翔也深知,欲使这万余兵马如臂使指,非有严明的法度与铁的纪律不可。乱世用重典,慈不掌兵。他汲取脑中那些超越时代的碎片化记忆(隐约类似后世袁世凯小站练兵之苛严),结合当前实际,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简单直接、惩罚严厉的军令,务求使每一个士卒,无论新老,都能瞬间听懂、牢记心头、不敢违犯。

他没有采用文绉绉的骈文,而是用最通俗易懂的白话,命书记官抄录多份,下发各营,并由各营军官每日早晚集体宣读,直至所有人烂熟于心。(不识字者,这个军法就是其启蒙教材!)

《提督府新订军令条规》

一、 行军驻扎令:

1. 闻鼓而进,闻金而止。违令者,鞭二十;临阵违者,斩!

2. 扎营立寨,按令行事。挖壕立栅,不得偷懒。营内保持整洁,污秽乱扔者,抽十鞭;致疫病流传者,重责四十军棍!

3. 夜间值守,双岗双哨。打瞌睡、离岗者,抓到的,第一次鞭三十,第二次斩!哨位响箭必须握在手里!

4. 不准擅自出营,不准骚扰百姓!偷鸡摸狗、抢粮抢财、奸淫妇女者,一经发现,无论官职大小,立斩不赦! 首级传示各营!

5. 不准夜宿营外,不准私自结拜!聚众饮酒赌博者,重打五十军棍!再犯者,斩!

二、 作战操练令:

1. 操练如实战,偷奸耍滑者,教官可当场鞭打。屡教不改者,赶出战兵营,去服苦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