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35章 假途灭虢智取资 嘉定城下再逢义

第35章 假途灭虢智取资 嘉定城下再逢义(1 / 2)

第三十五章:假途灭虢智取资 嘉定城下再逢义

张应祥与李猛 陈子龙等率领着这支庞大的混合船队,驶离太湖核心区域后,并未急于直奔东南入海。根据韩虎情报,清军主力正被江阴死死拖住,苏松一带防务相对空虚,但通往海路的几条要道仍有关卡。更重要的是,赵将军起家不易,粮饷器械始终是心头大患。既然出来了,岂能空手而去?

“李猛,”张应祥召来副将,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锐光,“老规矩,你挑几条最快的小船,挂上先前缴获的清军皂旗,选些机灵弟兄,换上鞑子或绿营号衣,前面探路。若遇小股清军巡船或运输船队,能骗则骗,不能骗则诱敌。咱们的大船跟在后面,往来互通消息,听信号行事。”

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李猛前面探路,张应祥后军压阵,能骗过关卡就骗过实在不行才进攻。

“得令!”李猛咧嘴一笑,摩拳擦掌,“放心吧老张,这活儿俺熟!保管把他们底裤都扒来!”他立刻下去安排,几条轻快小船如同离弦之箭,消失在蜿蜒的水道前方。

这一招果然奏效。不过半日功夫,前方就传来消息:一支由五条漕船组成的清军小队,正押送一批“军需”前往吴淞方向,护卫兵力仅数十人。

“军需?”张应祥眼神一亮,“靠上去!动作要快,一个不留!”

挂着伪旗的小船轻易接近,谎称是友军巡查。待靠近后,突然发难,火铳弓箭齐发,瞬间压制了对方。后方张应祥亲率两艘炮舰迅速逼近,佛郎机炮甚至没来得及发射,战斗就已结束。清兵或被杀或落水,无一幸免。

登上漕船,打开舱门,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里面并非寻常粮草,而是满满的生铁、硫磺、硝石,还有好几箱新铸的银锭!显然是清军为前线围城部队准备的军工原料和饷银。

“发财了!”李猛抓起一把银锭,哈哈大笑。

张应祥虽也欣喜,却更显沉稳:“仔细清点,全部搬走!船只带走,尸体处理干净,伪装成水匪劫掠的样子。”他心中暗忖:‘赵将军在苏州府时,怕也是用类似手段,才攒下那般厚实家底吧?’ 当时王秀楚在整理文献,刘叔和李狗儿,可以仔仔细细的忙活了很久。此事极为隐秘,仅有核心数人知晓,但也正因如此,才更让人佩服赵高翔的深谋远虑和手段。

如此这般,船队一路东行,时而伪装,时而突袭,又连续吃掉了两三股小规模的清军运输队和巡逻队,缴获了不少粮食、布匹、药材,甚至还有几十杆崭新的鸟铳。队伍愈发臃肿,却也愈发“富裕”,士气高昂。

此举也让黄蜚、陈子龙、吴易等佩服不已。真心是胆大心细。火中取栗呀!

数日后,船队沿吴淞江支流驶入黄浦江水域,距离出海口已然不远。然而,就在此时,前方探船突然回报:嘉定方向杀声震天,烟火四起!似乎有大规模战事!

张应祥、陈子龙等人立刻警觉。嘉定刚刚经历屠城惨剧,清军守备理应森严,何人敢在此地再动刀兵?莫非是其他义军?

“靠过去看看,小心戒备!”张应祥下令。

船队谨慎地沿黄浦江向北靠近嘉定方向。越往前行,景象越是惊人。只见嘉定城外,数千人马正在猛攻城池,攻势猛烈!攻城者打的竟是明军旗号,虽然杂乱,但士气如虹。城头清军守军显然措手不及,慌乱不堪,竟已被攻破了一处城门,双方军队正在瓮城内血腥厮杀!

“是我大明兵马!”陈子龙激动地抓住船舷,“看旗号……似乎是……吴之蕃吴将军!”

“吴之蕃?”黄蜚在舱内闻声,挣扎着让亲兵扶他出来,极目远眺,“是他!原吴淞总兵官麾下的参将!是条好汉子!”

原来,吴之蕃在南京陷落后,并未随波逐流,而是潜回浦东家乡,散尽家财,秘密招募乡勇义士,听闻嘉定惨案后,悲愤交加,又见清军主力被江阴吸引,遂果断起兵,聚集数千人,突袭嘉定,欲为死难同胞报仇雪恨!

此刻,战局已至白热化。吴之蕃身先士卒,挥舞大刀猛冲在前,其部下也多是与清军有血海深仇的壮士,作战极其勇猛。清军留守兵力本就不多,加之猝不及防,虽然被杀的节节败退,但是清军人数不少,还在奋力顽抗。

张应祥见状,岂容友军独面强敌?他立刻下达一连串清晰指令:“李猛,带你本部精锐即刻登陆,直插清军右翼!吴易将军,请你率‘白头军’健儿攻其左翼!孙兆奎、沈自炳、沈自駉三位将军,随我中军压上,正面接应吴将军!陈先生,请你协调后方,组织民壮呐喊助威,运送伤员!”

他转头看向跃跃欲试的夏完淳:“夏小将军,你随我中军行动,不可贸然突前,但需观察学习,听号令行事!”

“炮舰听令!瞄准城头清军大旗及弩台,给我轰!压制敌军,为弟兄们开路!”

命令一下,群情激昂。李猛嗷嗷大叫,如同下山猛虎,第一个跳下船,挥舞大刀率领千余精锐扑向清军(李成栋部下)侧后,刀光闪处,清军人仰马翻。

吴易白布裹头,悲愤满腔,高呼“为嘉定父老报仇!”,率领麾下“白头军”将士如一道白色怒潮,狠狠撞入清军左翼。他们熟悉地形,作战灵活,专攻清军薄弱之处。

孙兆奎、沈自炳、沈自駉兄弟三人,平日文雅,此刻却爆发出惊人的勇武。孙兆奎一杆长枪舞得滴水不漏,沈家兄弟双刀合璧,默契无比,率部紧随张应祥的中军,如同利刃的锋尖,直刺清军心脏。

陈子龙虽不擅劈砍,却指挥若定,在后方组织起有效的支援体系,更不断高声呐喊,以文士之口鼓舞着前线士气。

而最令人瞩目的,却是小将夏完淳。他年纪虽小,却毫无惧色,紧跟在张应祥马后。张应祥原让他观战,但见战况激烈,夏完淳见一处明军进攻受挫,几名清军长枪手结阵顽抗,他清叱一声,竟如灵猿般从马侧跃出,手中长剑一抖,避开正面枪芒,一个贴地翻滚突入阵中,剑光连闪,精准地刺穿了两名清军枪手的脚踝!阵型瞬间大乱,身旁的明军老兵趁机一拥而上,将其歼灭。夏完淳动作轻盈敏捷,剑招虽力量不足,却刁钻狠辣,专攻下盘要害,更难得的是他眼神锐利,总能找到敌人阵型的微小破绽并加以利用,其胆识与悟性远超同龄人,引得周围将士阵阵喝彩。

黄蜚虽因伤不能亲临战阵,却坚持坐在船楼高处,凭其丰富的经验,不断向张应祥指出战场态势变化:“应祥!右翼李将军冲得太猛,需派一队人护住其侧后!”“左翼吴将军处压力增大,让炮船往那边再打几发!”张应祥则根据他的提醒,不断调整指令,通过旗号和亲兵传达各处,使得这场多股力量组成的联军,竟打得井井有条,配合愈发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