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扭曲局部时空(2 / 2)

后续检测显示,这外壳是种未知合金,维氏硬度 680hV(是航空钛合金 tc4 的 3 倍,不锈钢 304 的 4.25 倍,用普通钢锯根本锯不动);

却能承受 0.2% 的弹性形变(比普通金属的弹性极限高 50%,弯曲后能恢复原状,不会留痕迹)。

更诡异的是,那道划痕在 24 小时后自行愈合了 15%,用激光测厚仪检测,发现划痕深度从 0.2 毫米减到 0.17 毫米;

愈合处的合金成分没有变化,但晶体结构更规整,像被某种力量重新排列过,蓝光在愈合边缘的闪烁频率比其他地方快 1.5 倍,像在 “修复” 自己。

打开外壳的瞬间,研究人员都屏住了呼吸,连空气都像凝住了,只有液氮的白雾在缓慢飘动。

装置内部是比头发丝还细的微型管道(直径 50 微米,约为人类头发直径的一半,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清全貌),像集成电路般交错;

里面流淌着粘稠的蓝光液体 ——25c时粘度 800cp(接近蜂蜜的粘度,比水稠 800 倍,用吸管吸的时候,液体要慢慢往下滴,不会断);

用探针碰一下,能感觉到液体裹着探针的阻力,慢慢往下滑,像蜂蜜顺着筷子流,探针拿出来后,液体还会在上面挂着,不会轻易滴落。

显微镜下能看到 5-10 微米的银色颗粒(大小与人类红细胞相近,用 400 倍显微镜能看清颗粒表面的纹路),这些颗粒会随着外部温度变化排列成三角形;

六边形等几何图案,像在传递信号,排列时还会发出极轻的 “沙沙” 声,要凑得离显微镜不足 10 厘米才能听到,像风吹过细沙。有次温度升高 1c,颗粒立刻从三角形排成了五边形,速度快得像按下了开关。

管道的关键节点处,嵌着类似大脑海马体的结晶组织,每立方毫米有 1200 个 “神经元节点”—— 这个密度接近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密度(约 1 秒,不可能出现三次相同的偏差,连负责时钟校准的工程师都瞪大了眼睛,说 “这辈子没见过这情况”。

“它在扭曲局部时空?”

负责量子物理的张教授猛地攥住计算纸,指节发白,上面的薛定谔方程被划出一道裂口,纸边都被扯得卷了起来。

他咬着下唇,另一只手在口袋里摸计算器,摸了半天没摸到,才想起刚才扔在桌上了,慌忙转身去拿,椅子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吱呀声,打破了实验室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