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寂静的哨兵(1 / 2)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公式 Δt = (G)\/(c2r),要让时间快 0.7 秒,需要局部引力常数增加 1.2x10^-10 N?2\/kg2!”

张教授把计算器按得噼啪响,声音都带着颤 —— 不是怕,是兴奋和震惊混在一起,连手心都冒了热汗,

“这根本不是现有技术能做到的,哪怕是最先进的粒子对撞机,也只能产生亿分之一的引力变化!这东西的技术水平,比我们领先至少几百年!”

就在众人围着时间数据争论时,负责全球情报监控的小林抱着笔记本冲进实验室,笔记本差点从怀里滑下去,他慌忙用胳膊夹紧,喘着气,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滴;

滴在笔记本键盘上,他都没顾上擦 —— 刚才跑过来时,他差点在走廊的拐角撞到送样本的护士,护士手里的培养皿都差点掉了。

“东、东海事件同一时刻,全球深海观测站都有信号!”

小林把笔记本放在桌上,屏幕上立刻跳出 12 个深海观测站的汇总数据: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 米深)的 “挑战者” 站监测到 1.2x10^4 焦耳的能量爆发(相当于 3 克 tNt 爆炸的能量);

波多黎各海沟(8376 米深)的 “阿尔文” 配套站是 9.8x10^3 焦耳,阿留申海沟(7679 米深)的 “深海 6500” 配套站是 8.5x10^3 焦耳 —— 这些能量虽小,却极其集中,不像自然形成的热泉或地震。

更关键的是,这些信号的频率与东海装置的重合度达 92.3%(通过傅里叶变换分析得出,傅里叶变换是信号处理的常用方法,能把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

且都只持续了 0.3 秒,没有引发任何海啸或地质变动。“这些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日本海洋科技中心,三家交叉验证过,不是干扰!”

小林的声音发颤,手指点着屏幕上的数字,指尖都在抖,“就像…… 全球深海的‘哨点’在同时回应东海的信号,像一群人在跟我们打招呼,只是我们听不懂他们的语言。”

更让人不安的消息接踵而至: 国国防部召开记者会,发言人举着张模糊的卫星图说 “无人潜航器‘海鹰 - 7’号在东海失联”,声称该潜航器用于 “海洋温度监测”;

失联点在北纬 30°12′、东经 125°48′(距我国舰队 80 海里,水深 4500 米,海底地形为海山,那里根本不是温度监测的重点区域),还暗示 “某国军用设备可能干扰了通讯”。

路屿当场调出 “海鹰 - 7” 的公开参数,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屏幕上的参数表跳出来时,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咖啡杯都震得晃了晃,洒出几滴咖啡在纸上,晕开一小片棕渍。

“他们在掩盖!” 他把参数投影在大屏幕上,手指重重点着 “6 弧度的相位偏移,传感器表面还微微发烫(温度升至 25c,正常 22c),他摸了摸口袋,才感觉到温度变化。

没人注意到这个异常,除了远在宿舍区的 “龙王”。

“龙王” 猛地从床上弹坐起来,纯棉睡衣后背已经被冷汗浸得透透的,黏在背上像块湿抹布,他得用手扯着衣服才能呼吸。

他后脑勺靠近 c2 颈椎的地方隐隐作痛,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扎了一下,还带着点麻,伸手摸了摸,没摸到任何肿块,只有皮肤有点发烫。

他摸了摸枕头边的军用水壶,壶身冰凉,才想起昨晚忘了倒热水,壶底还沾着点水垢,是之前装矿泉水留下的。

窗外的月光透过铁栅栏,在地上投出一道道细窄的影,像笼子的栏杆,旁边床的老赵打着呼噜,像闷雷似的,衬得他心里更慌,连呼噜声都觉得是 “警告”。

他刚才做了个无比清晰的梦:自己穿着某型重型深潜服(耐压深度

米,是基地最先进的型号,他只在训练时穿过一次)悬浮在漆黑的深海里;

海水的压力压得胸口发闷(相当于 100 大气压,每平方厘米 10 公斤的力,像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口),周围没有任何光源,只有那个多面体装置在前方发光。

装置里的蓝光液体流动得越来越快,最后形成了一只眼睛的形状 —— 那眼睛的瞳孔是银色的,盯着他时;

连灵魂都像被看透了,连他小时候偷摘邻居家苹果的事都像被翻了出来,甚至记得苹果的味道是甜的,带着点酸。

然后,一个冰冷的意念直接砸进他的脑海,不是通过耳朵,是像刻在大脑皮层上:“哨兵已激活。协议‘涅盘’,等待指令。”

他盯着自己的手,掌心还残留着梦里潜水服手套的厚重感,指缝里像还沾着海水的咸味,用舌头舔一下,真的有淡淡的咸。

那只蓝光组成的眼睛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哨兵已激活” 这几个字像刻在脑子里,每想一次,后脑勺的痛感就重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