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90章 煌煌大燕:稻浪翻涌连天处,铁甲生辉映日时

第490章 煌煌大燕:稻浪翻涌连天处,铁甲生辉映日时(2 / 2)

四、鲸波鼓帆?万国青钱汇泉港

腊月朔风卷过泉州港,吹得 “市舶总司” 的玄色旌旗猎响。波斯船主阿里挤在度支院税吏的案前,琉璃镜片后的碧眼睁得溜圆,指着税则册上的 “货分九等” 嚷道:“我的珊瑚是从红海运来的,怎么会列末等?去年还是二等!”

“阿里船主莫急。” 税吏笑着指了指港外,“南海舟师上月剿灭了海盗陈三眼,商路平安了,抽成自然降了;再说,你的珊瑚虽贵,却不如粮食、铁器紧要,列末等减税,是让你多运些紧缺货来,不好吗?”

阿里顺着税吏的手指望去,只见港外停泊着三艘燕朝巨舰,侧舷的八口弩炮森然,炮管上的水波纹铣痕,竟与他见过的 “破穹弩” 如出一辙 —— 那是军工司的手艺!他忽然想起去年返航时,遇到海盗船,是燕朝水师的 “三叠弩” 救了他的货船,当时弩箭穿透海盗船板的声音,至今还让他心悸。

“我懂了!” 阿里笑着掏出算盘,“今年多运些西域良马,算给燕朝水师的谢礼!”

燕京紫宸宫的暖阁内,柴熙诲正掂着一枚新铸的 “开武通宝”。金铜合金的钱币沉甸甸的,正面刻着 “开武通宝”,背面是稻穗与弩箭的图案 —— 那是新枢 “文治武功” 的象征。度支院的银册摊在案上,上面的朱批耀目如星:

“泉州、明州、广州三港,市舶岁入二百万两,占国库总收入三成;通商万国达二十余国,西域良马、东瀛白银、南洋香料,皆汇我大燕!”

帝王忽然将铜钱放进陈琅的铜灯座凹槽,轻轻一转。“咔嗒” 一声轻响,灯座内的齿轮缓缓转动,在墙上的《海疆万国图》投下流动的光影 —— 那光影掠过泉州港,掠过居庸关,掠过洛阳的稻浪,最终停在汴梁的贡院上空,似在勾勒一幅完整的盛世图景。

五、无字丰碑?煌煌天音荡山河

冬至祭天大典,柴熙诲身着玄衣纁裳,一步步登上天坛的白玉阶。阶石上刻满了新枢的脉络:

左阶刻着稻浪麦芒,民政院的百余名官吏捧着户籍册、田亩图,整齐地跪在阶下;

右阶铸着火弩战舰,军务院的将领们按着剑铗,甲胄上的霜雪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天坛中央的巨鼎里,盛着南海的珊瑚、东瀛的白银、西域的良马皮毛 —— 那是市舶司的岁贡,也是大燕万国来朝的见证。

“朕绍天命,开武维新!” 柴熙诲的祭文响彻云霄,天坛下的钟鼓齐鸣,燕京九门的钟声随之响起,震得城楼积雪簌簌落下。朱雀长街上,十万百姓山呼 “万岁”,声浪如潮,连远处的稻浪都跟着起伏 —— 那是盛世的欢呼,也是新枢的回响。

人群中的张贵老泪纵横,他怀里的《燕授耕织图》被孙儿扯了出来,纸页翻飞间,露出夹层里的一行血字 —— 那是当年陈琅临终前,写在《开武中枢架构总纲》扉页的谶语,被政学的学子抄录下来,夹在了农书里:

“盛世如烘炉,万民为柴薪。明君当时时自省:炉火可灼手否?权柄可伤民否?”

柴熙诲独立天坛之巅,脚下是翻滚的 “开武盛世”,掌心却紧紧攥着陈琅的铜灯。灯座里的齿轮硌得掌心生疼,冰凉的触感仿佛在无声诘问:

当稻浪卷过烽燧,当朱衣浸透墨香,当万国青钱汇成沧海 ——

这座用分权铁律、连弩利炮、寒门热血焊死的煌煌大燕,

究竟是天下人的盛世,

还是独夫悬于九鼎之下的,

另一盏孤灯?

坛下的颂圣歌如潮涌来:

“开武天子圣,铸甲化犁锄。煌煌大燕光万丈,照得万民享太平!”

歌声里,帝王将铜灯举过头顶,灯座的齿轮在阳光下转动,投下的影子落在白玉阶的 “煌煌” 二字上,似要将那两个字,刻进大燕的骨血里。

《燕史?开武志》载:

太史公曰:开武之治,非天降祥瑞,乃人铸铁律。陈琅以血焊新枢,赵普以文安民生,陈恪以武护疆土,柴熙诲以明驭权柄 —— 四者相济,方有仓廪实、甲胄坚、寒门起、商路通。然观陈琅无字碑(立于洛阳明堂)、柴熙诲染血灯(藏于紫宸宫),可知盛世非终点,乃起点。齿轮咬合则光生,齿错则火灭,此乃开武留给后世的真义:煌煌大燕,非一人之功,乃万民之业;非一时之盛,乃百年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