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84章 朝议力挺平非议,策定新规服众心

第484章 朝议力挺平非议,策定新规服众心(2 / 2)

之道,实务策论行

仁政

之法。若只会背书诵经,却不知如何赈济流民、治理水患, 仁政

不过纸上谈兵。政学诸君日后治县理州,难道靠之乎者也就能安抚百姓?

窦仪仍有顾虑:百姓举报恐生诬告乱象。 赵普翻开《制衡论》批注:参政司设专人核查,诬告者严惩,既保民权,又护吏治,此乃陈太傅

制衡

精髓所在。

众人再无异议。方案通过之日,政学学员虽仍存疑虑,却不得不承认:赵普之策,确有安邦定国之效。

三、陈琅寄信:帝师定调安人心

此时,陈琅的马车正穿行于江南残冬。车窗外枯荷垂首,柳枝萧瑟,车厢内典籍书信堆积如山。听闻燕京风波,这位帝师当即铺开宣纸,挥毫疾书。

赵普之能,贵在务实。 信中写道,五代以来,文臣多空谈义理,鲜少实干。赵普

强干弱枝

之策,虽未竟全功,却已见治世锋芒。今燕朝初立,正需这般革新之士,而非死守

出身

成见的迂腐之辈。 他更自谦:吾之《制衡论》多为理论,赵普之策方是实践真知。论

知行合一 ,吾远不及他。陛下用人不疑,此乃盛世之兆。尔等身为政学栋梁,当以天下为念,若赵普能解民困、安社稷,何必计较其出身?

书信八百里加急送至燕京。苏廉捧着信笺,对周默叹道:连陈太傅都如此推崇,我等怎能因

降臣

之名,埋没人才? 周默亦感慨:单论这科举、考成二法,确能造福苍生,理应支持。

不久,政学学员联名上书,恳请协助推行新政。文官集团见风向转变,也纷纷认可赵普任职。一时之间,朝堂非议烟消云散。

四、新规落地:天下初定启新篇

十月末,两部新法正式颁行。燕京贡院门前人头攒动,寒门子弟与异族学子并肩应考,江南书生、契丹少年、党项才俊齐聚一堂,只为 致太平 的理想奋笔疾书。

地方官吏如临大敌,纷纷整饬吏治。汴梁知府开设粥棚、安置流民,蜀地通判丈量田亩、抑制兼并,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赵普翻阅着各地送来的科举名册与政绩奏报,眼眶微热。柴熙诲行至窗前,望着纷飞的雪花笑道:如今新政得行,人心归附,你这左参政,算是站稳脚跟了。 赵普深深一拜:臣能有今日,全赖陛下知遇之恩、陈太傅提携之情。臣定当鞠躬尽瘁,助陛下实现

河清海晏

之宏愿!

暖阁内炭火噼啪作响,将君臣二人的身影映在窗棂之上。窗外白雪皑皑,悄然覆盖燕京街巷,恰似为即将到来的太平盛世,铺就一幅纯净的画卷。燕朝文治,在帝王胸怀、能臣实干与智者远见的交织中,正朝着 远迈汉唐 的宏愿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