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69章 神机分兵镇四海,恩威并施断藩根

第469章 神机分兵镇四海,恩威并施断藩根(2 / 2)

三、南北反应:太傅叹服相臣忧

苏州明堂内,陈琅接到内侍送来的 “神机军分驻天下” 奏报时,正与耶律文等政学学员研讨《制衡论》。奏报上 “甲字军守京畿、乙字军防契丹” 的部署,与他书中 “禁军分镇,中枢统摄” 的理念不谋而合,他忍不住抚掌赞叹:“熙诲此举,既解了五代藩镇之祸,又构建了天下一统的防务体系,比老夫当年设想的,更周全,更果决。”

耶律文捧着奏报,看着 “藩镇私兵遣散、武卫巡检司设地方” 的条款,眼中满是敬佩:“中原王朝历来重内轻外,陛下却让神机军遍布边疆,既守土又安民,这等格局,远超辽人可汗。” 陈琅闻言,望向北方燕京的方向,轻声道:“他若能始终记得‘守土为安民’,而非为权欲,燕朝或真能远迈汉唐。” 说罢,他提笔在奏报上批下 “恩威并施,天下归心” 六字,命人快马送回燕京,这既是对柴熙诲的肯定,也是对新朝的期许。

汴梁赵普府中,气氛却格外凝重。密探带回的 “神机军十八支镇天下” 的消息,如一块巨石压在赵普心头。他铺开舆图,看着燕云、河北、江南、蜀地被朱红圈出的 “神机军驻地”,手指微微颤抖:“柴熙诲收藩镇、扩禁军,下一步,怕是要对汴梁动手了。”

赵光义的内侍立在一旁,声音带着慌乱:“相爷,陛下让您拿主意,是否要加固黄河防线,再向契丹求援?” 赵普摇头苦笑:“契丹已被打残,自顾不暇;黄河防线,在神机军的轰天雷面前,不过是一推就倒的土墙。” 他想起柴熙诲曾对密探说的 “不仅要地,还要人”,心中第一次生出动摇 —— 或许,归降燕朝,比跟着赵光义顽抗,更能保全汴梁百姓,也更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你回禀陛下,” 赵普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容老夫再想想,三日之内,必给陛下答复。” 内侍退去后,赵普拿起案上的《燕朝政学章程》,翻到 “天下英才,不论出处” 的条款,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 —— 他知道,柴熙诲的 “收权”,不仅是收兵权,更是收人心、收人才,而这,正是赵宋最欠缺的东西。

四、扩军定策:天干地支构军体系

夜幕降临,燕京紫宸殿内,柴熙诲正与政事堂重臣、军学将领商议扩军细节。案上摊着《神机军扩编章程》,上面明确:未来五年,将神机军扩编至三十支,以十天干、十二地支为番号(甲至癸为十支,子至亥为十二支,另设 “天”“地”“人” 三支,为皇帝亲军),总兵力达十五万,覆盖边防、京畿、地方三大领域。

“扩军需军饷、需火器,政学署需尽快核算天下赋税,确保军饷足额;军器监需扩大生产,每月至少造突火弩三千把、轰天雷五百枚。” 柴熙诲看向窦仪与军器监监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窦仪躬身应道:“政学署已核算过,河北、江南免税后,蜀地盐铁、岭南香料、西北茶马之利,足以支撑扩军所需;若有缺口,可从内库调拨,或发行‘军饷债券’,向富商借贷,待赋税增收后偿还。” 军器监监正则补充:“臣已从藩镇军器作坊中选拔工匠两千人,在燕京、幽州设两大军器工坊,采用流水线作业,火器产量可提升三倍。”

柴熙诲满意点头,走到舆图前,手指划过漠北、西域方向:“扩军非为穷兵黩武,而是为了守住这天下。契丹虽残,仍有漠北铁骑;党项虽弱,却觊觎河西;更有西域诸国,需遣使安抚,防其与契丹勾结。”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悠远,“朕要让神机军不仅是‘守土之盾’,更是‘开疆之矛’,终有一日,要让燕朝的旗帜,插在漠北、西域,重现汉武、盛唐的疆域!”

殿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神机军扩编章程》上,照亮了 “天下禁军一体化” 的条款。这一夜,紫宸殿的灯火彻夜未熄,重臣们的讨论声、军器图纸的翻动声、军饷核算的算盘声,交织成一曲属于新朝的 “集权之歌”—— 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乱局,终在这位年轻帝王的恩威并施下,画上了句号。

次日清晨,燕京百姓发现,城墙上贴满了《神机军募兵告示》,上面写着 “凡年满十六、未满四十,身无残疾者,皆可报名,户籍不限,族裔不限”。告示前,挤满了前来报名的百姓,有燕云子弟,有江南书生,甚至有契丹降将的儿子 —— 他们都知道,加入神机军,不仅能保家卫国,更能为自己、为家人谋一个安稳的未来。

苏州明堂的陈琅,听闻燕京募兵的消息,忍不住写下 “天下归心,始于兵归中枢” 的评语;汴梁的赵普,看着汴梁百姓偷偷传阅的《神机军募兵告示》,心中的动摇愈发强烈。而在遥远的漠北,契丹残部耶律达鲁,听闻神机军乙字军驻满燕云,只能无奈放弃南下的念头 —— 他知道,那个由藩镇割据支撑的 “弱中原” 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