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50章 榷场掷金迷敌眼,流言飞箭乱胡心

第450章 榷场掷金迷敌眼,流言飞箭乱胡心(1 / 2)

一、政学定计:青衫聚议谋缓兵

崇德六年十一月十六,金陵政学明伦堂的晨钟刚歇,陈琅已立在 “河北舆图” 前,指尖划过雄州、霸州的榷场标记。案上摊着两封急报:一封是紫宸殿剑拔弩张的密讯,另一封是沧州失陷后契丹铁骑逼近德州的战报,墨迹未干的 “柴熙诲按兵不动” 几字被茶水洇得发皱。

“先生,宁王手握十万神机军却屯兵不进,陛下危矣!” 前排的政学学员苏廉起身叩问,青布襕衫下摆还沾着赴学路上的露水 —— 他乃岭南琼州寒门子弟,新科进士中以精算闻名,此前已协助陈琅核查过朝市司商税账目。身旁七名经济科学员皆颔首附和,几人案上的《榷场条法》旁,已密密麻麻写满五代时期的边贸策略批注,墨迹间还夹着对后唐、后晋榷场旧例的考据。

陈琅转身,目光扫过这群弱冠少年,缓缓开口:“沧州已失,德州兵不满万,硬拼是以卵击石。我们无兵无甲,唯有借两样东西 —— 契丹人的贪念,与他们的猜忌心。” 他抬手点向舆图上的雄州边境,“自显德年间周辽交恶,河北榷场久闭,契丹战马、皮毛滞销,贵族却急需中原茶砖、蜀锦。你们带茶砖、蜀锦去,以三倍价私购,务必让耶律贤觉得‘南朝意在通商,无意死战’。”

又指向墙角的秘察局令符:“张潜,你带秘察局的人散布流言,就说柴熙诲派密使见耶律贤,要以黄河为界平分中原,先灭赵宋再分疆 —— 赵光义刚经狼牙谷之败,对我朝本就猜忌,此计必能乱辽人军心。”

苏廉蹙眉:“契丹与我朝仇深似海,显德年间先帝曾北伐幽州,他们怎会信通商之说?”

“正因仇深,才知利重。” 陈琅取过《世宗实录》抄本,翻到显德六年柴荣北伐时 “辽人私售战马于周军” 的旧闻,“辽境苦寒,茶砖能解腻消食,蜀锦更是贵族炫耀之物。三倍价,足够让边民铤而走险,也足够让耶律贤疑‘南朝为何突然示好’。” 他顿了顿,指尖划过案上的《边贸策》,“再者,耶律贤登基不久,内部贵族本就有主战、主和两派,流言一散,必能加剧其内部纷争。”

临行前,陈琅将十枚刻着 “政学监市” 的铜符分予学员,目光灼灼:“记住,雄州有榷务官稽查,交易要避过官署,在野店私会。每笔交易都要让契丹人带茶锦回去,动静越大越好 —— 让边民都知道‘南朝商人阔绰’,消息自会传到耶律贤耳中。” 他望着少年们挺拔的背影,轻声补了句,“我们没兵,只能用脑子,为陛下多争取一日,就是一日。”

二、河北操盘:野店掷金惑胡商

三日后的雄州郊外,一间挂着 “悦来栈” 幌子的野店成了秘密交易场。苏廉身着商人襕衫,袖口藏着政学铜符,望着眼前堆如山积的契丹皮毛,故作阔绰地挥挥手:“这十车建州茶砖,换你五十张狐裘、二十匹狼皮 —— 市价三倍,现付不赊,如何?”

契丹商贩巴图眼睛瞪得溜圆。按显德年间榷场旧制,中原茶砖与契丹皮毛的比价向来是 “一砖换一裘”,眼前这少年竟愿出三倍价,还不用经榷场官牙人抽三成税。他摩挲着茶砖上的 “建州贡茶” 印记 —— 这是金陵朝市司专营的上等茶品,辽境贵族求之不得 —— 喉结滚动:“若再加两匹蜀锦,我能给你弄来三匹战马 —— 都是上京牧场的走马,比榷场禁售的军马还壮,只是要分三次在不同野店交接,避过辽军巡查。”

苏廉心中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蜀锦可加,但战马需验过脚力 —— 若有劣马,交易便作罢。” 他清楚,战马属辽军禁售物资,如此冒险交易,恰能坐实 “南朝为备战不惜违禁通商” 的假象。待巴图赶着马离去时,苏廉悄悄塞给店伙计一贯显通钞:“若有契丹兵卒或贵族问起,就说金陵来的大商,要收足百匹皮毛、十匹战马才回,后续还有更大宗的茶锦要运过来。”

消息像野草般在契丹边境蔓延。巴图带着蜀锦回到辽军营地,立刻被耶律贤的近侍耶律沙盘盘问。“那南朝商人说,金陵那位宁王不想再打了,觉得通商比打仗划算 —— 还说只要咱们不打德州,后续要运千车茶砖来换战马。” 巴图抖着蜀锦,锦面上的 “云纹” 纹样在篝火下闪着光,“小人还见他身边有穿甲士服饰的人随行,像是宁王府的亲兵。”

耶律沙将信将疑,却不得不重视 —— 近来营地中常有商贩议论 “南朝茶价暴跌,似在清库存”,更有哨兵回报,黄河岸边见过中原商人与柴熙诲的亲兵密谈。他连夜带着蜀锦与茶砖赶往中军大帐,帐外正传来耶律休哥的怒喝:“沧州已破,正该一鼓作气渡黄河,为何停兵?难道要等南朝备好火器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