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有人开了头。”卡尔说,“老周这一坐,等于告诉所有人,规矩不是摆设。”
苏珊这时候递来一杯水。“我刚去了一趟淋浴间,墙上新贴的手册被人用笔做了标记,写了好几条注释。”
“谁写的?”
“不知道。但字迹不一样,至少三个人改过。”
陈浩喝了一口水。有点烫,他吹了两下。
下午三点,娜娜播报最新统计:扫码学习人数突破一百五十,占基地总人数七成;规则相关提问数量下降百分之四十;两名曾公开质疑规则的技术员,刚刚联合提交了一份优化建议书。
“他们提了什么?”
“建议把任务优先级判定标准做成自动提示框,减少人为判断误差。”
“挺实在。”
“还说希望每月举办一次听证开放日,让大家旁听流程。”
陈浩把建议书存进待议列表。他知道,这不是风向变了,是人们开始觉得——规则也能为自己服务。
临近下班,调度台前聚了几个人。都是维修组的,拿着申请单在核对流程。
“我们想提前报下周的设备检修。”带头的工人说,“怕到时候又排队。”
“可以。”陈浩说,“按标准格式填,走预审通道。”
“那个……能不能加个急?”
“除非符合紧急条件。”
“我们知道。”对方笑了,“就是问问,没想钻空子。”
陈浩也笑了。这才是他最想听到的话。
天快黑时,他又检查了一遍公告栏。裁决简报还在,纸页平整,银色夹子牢牢扣着边角。风吹进来,只掀动了最
娜娜站在旁边,光学模块微微发亮。
“今天的数据都归档了。”她说,“备用权限未触发。”
“挺好。”
“有十二人提交了争议复核申请,涉及过去三个月的任务分配。”
“处理掉。”
“已安排下周听证排期,主持人随机抽取,名单已公示。”
陈浩靠在椅背上,看了眼墙上的钟。六点十七分,走廊灯光自动调亮。
苏珊收拾背包准备走,路过时停下。“明天文化分享会的场地定了吗?”
“就这儿。”陈浩指了指调度台周围,“拆两排椅子,腾出空地。”
“行。我带海报过来。”
卡尔临走前看了眼监控屏。“没人试图修改记录。”
“我知道。”
“这说明他们认了。”
“或者怕了。”
“都一样。”卡尔说,“只要结果对就行。”
人走得差不多了,陈浩还坐在那儿。他翻着今天的异常日志,一页页划过去。原本密密麻麻的备注,现在只剩零星几条。
娜娜忽然说:“李维上线了。”
“谁?”
“能源舱越权开门的研究员。他刚提交了一份自我检讨,申请参加下一轮规则培训。”
陈浩愣了一下。“他写什么了?”
“他说,以为小事没人管,现在发现,每件事都有人在看。”
陈浩把这份文件标为高优先级。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手腕。站太久,肩膀有点僵。正要关终端,苏珊又折返回来。
“忘了说。”她靠在门框上,“老周让我转告你一句话。”
“什么?”
“他说,规矩立起来了,接下来得让它自己走。”
陈浩点点头。
风从走廊尽头吹过来,公告栏上的纸页轻轻抖了一下,又被银色夹子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