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站在资源申领站门口,手里拎着一台旧投影仪。他蹲下身,把接口塞进底座,屏幕一闪,规则草案跳了出来。时间还差二十分钟,人已经来了不少。
娜娜的声音从耳机里响起:“直播通道已开启,全员终端标记为必看。”
“迟到的人呢?”
“无法接入主画面,回放观看需提交说明文件。”
陈浩点了点头。这招是昨天晚上临时加的,卡在规则第十六条的“参与义务”里。谁也没想到真能用上。
苏珊抱着摄像机靠墙站着,镜头对着人群。她没拍吵架场面,反而对准了几张认真读屏的脸。有人皱眉,有人点头,还有个维修工一边啃面包一边记笔记。
老周来得准时。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裤,肩上搭了条毛巾。路过陈浩时,只说了句:“开始吧。”
投影切换到系统日志界面。娜娜调出过去七天所有三级以上任务记录,一条条滚动播放。李茂的任务排在第三行,红色预警图标亮着,审批流程确实卡在二级。
张强站在人群前头,脸还是红的。“我昨晚十点就交了申请,凭什么让他插队?”
没人回答他。老周坐在操作台边,双手放在膝盖上,像在等一锅水烧开。
“你申请时间早。”老周终于开口,“但你的任务是换灯泡,不是修主控线路。条例写得清楚,优先级按影响范围定。”
“那他也违规!”张强大声说,“他提前触发领取程序,系统都报警了!”
“是。”老周点头,“他错了。”
李茂低着头,手指捏着任务单边缘。
“你也错了。”老周转向张强,“你在公共频道发威胁言论,说‘谁动零件就让他好看’。这话要是传到能源舱那边,算不算恐吓?”
张强嘴张了张,没说出话。
“一个错在程序,一个错在态度。”老周站起来,声音不大,但整个站厅都听得到,“零件该给谁?按规办。人怎么管?得看是不是真心想守规矩。”
他走到调度台前,打开语音记录器。“裁定如下:李茂任务合规,但操作越权,领取时间延后两小时,补完审批流程;张强申请有效,顺延至下一批次,口头警告一次,记入个人档案。”
现场安静了几秒。
“我没意见。”李茂说。
张强咬着牙,最后也点了头。
陈浩松了口气。他原以为还得扯皮半天,结果老周一锤定音,连反驳的人都找不出理由。
“散会。”老周收起记录器,转身要走。
“等等。”陈浩叫住他,“您不留下吃个午饭?”
“温室那批番茄快熟了。”老周摆摆手,“剪枝要紧。”
人群慢慢散开。有人扫码查看裁决记录,有人凑在一起讨论条款细节。卡尔站在角落,盯着系统反馈面板,发现已经有三个人提交了过往任务复核申请。
娜娜走过来,光学模块闪了两下。“数据已加密上传,离线备份完成。”
“这次没人删记录了吧?”
“没有。所有操作留痕,包括查看次数和停留时间。”
陈浩笑了笑。这才是他想要的效果——不是靠他吼一嗓子压住场面,而是让规则自己说话。
苏珊收起摄像机,走到他旁边。“我以为会打起来。”
“我也以为。”陈浩看着公告栏,“结果大家只是需要个说法。”
“现在有了。”
“不一定人人都服。”陈浩说,“但至少知道,闹没用,规矩才是真的。”
中午饭点快到时,食堂门口贴出了裁决简报。图文并茂,重点加粗,底下还附了个二维码。扫一下,能听娜娜用标准语速念完整个过程。
几个工人围在那里看,一边看一边议论。
“原来紧急任务要三级审批才能动设备。”
“我还以为早点提交就能优先。”
“以后不敢乱发言了,那条威胁言论真记档案里了。”
陈浩没上前解释。他坐在调度台前,打开公共平台后台。简报发布不到一小时,阅读量破九成,评论区冒出来二十多条提问。
他挑了几个典型问题回复:
“非紧急任务能不能加急?可以,走备案通道,但要有技术组签字。”
“口头警告影响积分吗?不影响,但三次警告自动升级为扣分。”
“听证会以后还能申请吗?可以,任何争议事项均可提交,由轮值监督员安排流程。”
每回一条,就有新消息弹出来。有人感谢解答,有人继续追问,还有人主动上报自己上周漏登记的一次设备使用。
卡尔走过来,把一份报表放在桌上。“系统日志显示,今天上午共发生四起轻微违规,全部主动申报补录。去年同期,这种事八成都瞒着。”
“变化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