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见大家都看他,压低声音又说:
“我舅舅上周打电话说,特展里有面宋代的青铜镜,特别邪门 —— 把镜子对着水,能映出湖底的宫殿,有飞檐,有台阶,还有鱼形的柱子,和你们系研究的人工湖传说正好对上。”
他端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热水,杯里的劣质茶叶在水中舒展,根根直立,竟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图案 ——
虞明一眼就认出来,那是《水府真经》里记载的 “九龙锁” 图案,九条 “龙” 其实是鱼形,首尾相接,围着中心的圆点。
“赵磊,你说的是真的?那铜镜现在在哪?” 虞明连忙追问。他想起古籍里写的 “镜为眼,水为路”,难道这面铜镜就是找到圣地的关键?
赵磊放下杯子,指了指茶叶:“你看这茶叶的形状,就是我舅舅说的‘九龙锁’。他说铜镜现在在省博物馆的库房里,有专人看守,因为每次有人靠近,铜镜就会发热,镜面会映出奇怪的影像。”
他顿了顿,又说,“我舅舅还说,1984 年整理库房时,发现铜镜背面刻着水族文,翻译过来是‘月圆则开,鼎至则启’—— 你们上次提到的青铜鼎,会不会和这个有关?”
虞明和陈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激动。王影儿今天去社科院送泥样,还没回来,要是她在,肯定能从太爷爷的日记里找到对应的记载。虞明刚想再问,就看见食堂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红绸带 —— 是海蓝蓝。
海蓝蓝端着饭盒,快步走了过来。她今天穿了件浅蓝色的的确良衬衫,辫子上系着的红绸带随着脚步晃动,不小心扫过虞明的手背,带着点丝绸的凉意。
那时的女大学生大多朴素,很少打扮,可海蓝蓝总在细节处藏着心思 —— 她的帆布包上,用青线绣了朵莲花,花瓣的边缘绣着细小的水族文,是 “平安” 的符咒。
虞明之前问过她,她说这是母亲教的,母亲是水族女子,嫁给父亲后,还一直保留着水族的习俗。
“虞明,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海蓝蓝把饭盒放在桌上,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张叠得整齐的电报纸,塞到他手里,“刚才在传达室,王大爷说有你的电报,是水族圣地管理所发来的。”
虞明接过电报,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油墨味还很浓重,带着点邮局特有的消毒水味。电报上的字是打印的,只有短短几行:
“鄱阳湖王家嘴,今年水位骤降,露出明代藏经洞,速来核查。”
发报地址 “鄱阳湖王家嘴” 几个字,像惊雷一样在虞明耳边炸响 —— 他记得王影儿说过,她太爷爷 1950 年就在王家嘴见过 “会说话的石碑”!
“王家嘴!” 虞明刚念出这三个字,就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王影儿提着蓝布包袱,快步走了进来,脸上还带着汗:
“我刚从社科院回来,就听见你们说王家嘴!” 她放下包袱,从里面掏出一个牛皮纸封面的本子,本子的边角已经磨损,封面上写着 “水族祭司日记”,是她太爷爷的笔迹。
“我太爷爷的日记里写着,1950 年他去王家嘴办事,在湖边看到一块青黑花岗岩的石碑,石碑上的文字‘与佛道经书皆不同,却能通晓其意’—— 他还说,石碑会在月圆之夜发出微光,上面的文字会变成图案,像鱼在游。”
王影儿翻开日记,找到 1950 年的那一页,指着上面的插图:
“你们看,这是我太爷爷画的石碑图案,和《水府真经》里的曼陀罗图案是不是很像?只是中心多了个圆点,像眼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