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远走他乡(2 / 2)

“艺术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丢不掉的。”陈太太微笑着说,“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常来我这里帮忙,正好缺个懂行的帮手。”

苏晚晴犹豫了一下,鬼使神差地点了头。

起初只是帮忙整理画作,打扫卫生。渐渐地,她开始接触一些布展的工作,帮陈太太翻译与本地艺术机构的往来邮件。她发现自己沉寂多年的、对色彩和构图的敏感度,似乎在慢慢苏醒。

画廊的工作薪水微薄,却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踏实”。靠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不再依附于家族或任何人的给予。

一天,陈太太接到一个社区中心的邀请,为一场多元文化节提供艺术指导,主要是教一些孩子和老人做简单的手工绘画。陈太太自己抽不开身,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苏晚晴。

苏晚晴想拒绝。她从未教过别人,也不知道该如何与陌生人,尤其是孩子相处。

“试试看吧,晚晴。”陈太太看着她,目光温和却坚定,“人不能总躲在壳里。走出去,看看别人,也让别人看看你。”

那个周末,苏晚晴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社区中心。活动室不大,挤满了各种肤色的面孔,有活泼好动的孩子,也有眼神好奇的老人。语言不通,文化各异,现场一片混乱。

她硬着头皮,用简单的英语加上肢体语言,开始演示如何调色,如何构图。孩子们叽叽喳喳,老人行动缓慢,过程磕磕绊绊。她忙得满头大汗,最初的紧张却被这种纯粹的忙碌冲淡了。

一个金色卷发的小女孩,怎么也画不好一朵小花,急得快要哭出来。苏晚晴蹲下身,握住她的小手,带着她一笔一笔地画。当那朵歪歪扭扭却色彩鲜艳的小花终于出现在纸上时,小女孩破涕为笑,湛蓝的眼睛亮晶晶的,用力抱了她一下,用稚嫩的英语说:“Thank you, pretty dy!”

那一刻,一种奇异的暖流划过苏晚晴的心田。没有算计,没有目的,只是纯粹的、因为帮助他人而获得的快乐。

活动结束时,她筋疲力尽,嗓子也有些沙哑,但看着墙上贴满的、充满童趣和生命力的画作,看着那些带着满意笑容离开的老人和孩子,她心里某种坚硬的东西,似乎在悄然融化。

回去的路上,多伦多下起了雪。雪花纷纷扬扬,落在她的头发和肩膀上。她停下脚步,仰起头,看着这片异国的天空。寒冷依旧,孤独感也并未完全消失,但心里却不再是一片荒芜的冰原。

她想起离开时顾母最后对她说的话,那时她只感到了羞辱和驱逐。此刻,在冰冷的空气中,那句话却有了不同的含义:

“晚晴,顾家养你长大,是情分,不是本分。走出去,找到你自己的人生,那才是对你、对所有人都好的结局。”

找到你自己的人生。

她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感觉肺腑都被洗涤过一般。她不再是被放逐的苏晚晴,她只是一个在多伦多飘着雪的街头,试图重新开始的普通女人。

前方的路依然未知,依然充满挑战。但她知道,她不会再回头看那个永远不属于她的港湾了。

她的星辰大海,或许就在这片陌生的天空下,等待着她自己去发现,去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