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执念的根源(1 / 2)

巴黎的深秋,塞纳河畔的梧桐叶已落了大半,只剩下零星几片顽固地挂在枝头,在带着寒意的风中瑟瑟发抖。苏晚晴坐在左岸一家她常去的咖啡馆靠窗位置,面前放着一台亮着屏幕的笔记本电脑,一杯早已冷掉的浓缩咖啡。

窗外是灰蒙蒙的天空和行色匆匆的路人,室内则弥漫着咖啡香和低低的法语交谈声。来到巴黎已经三年,她在一家知名的艺术基金会找到了工作,负责亚洲区的艺术项目对接。生活看似已经步入正轨,充实,独立,甚至带着几分旁人羡慕的“法式优雅”。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某些东西,如同潜藏在塞纳河底的暗流,从未真正平息。

屏幕上,是一个她设置了特别关注,却许久不敢点开的新闻推送标题——“顾言琛沈清玥爱女双满月,一家四口温馨曝光”。配图是偷拍到的模糊侧影,顾言琛一手抱着一个襁褓,另一只手紧紧揽着沈清玥的肩膀,四人正从一家私立医院走出来。即使画质粗糙,那份几乎要溢出屏幕的幸福与守护之意,依然刺痛了她的眼睛。

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了一下,钝痛蔓延开来。她猛地合上电脑,端起那杯冷掉的咖啡,一饮而尽。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却压不下心底翻涌的酸楚与……不甘。

为什么?

这个问题,在过去三年,乃至更久远的岁月里,如同梦魇般缠绕着她。为什么是沈清玥?为什么不是她?她认识顾言琛更早,陪伴他的时间更长,甚至两家的长辈都乐见其成。她究竟哪里比不上那个半路杀出的沈清玥?

窗玻璃上,映出她略显苍白却依旧精致的脸。她抬手,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冷的玻璃,思绪却飘回了很久很久以前,那个塑造了今日之她的根源……

(回忆开始)

苏晚晴的童年,并非在外界想象的那种豪门千金、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度过。她的父亲是成功的商人,母亲是出身书香门第的钢琴家,看似完美的组合,内里却早已千疮百孔。父亲忙于扩张他的商业版图,常年不着家,母亲则沉浸在艺术世界里,用音符构筑屏障,隔绝外界,也隔绝了年幼的她。

她住在那座空旷、华丽得像宫殿一样的别墅里,陪伴她的只有保姆、司机和数不清的昂贵玩具。她记得无数个夜晚,她独自坐在长长的餐桌尽头,面对着精致的菜肴,却食不知味。她记得自己练琴时,多么希望母亲能像别的妈妈一样,坐在旁边温柔地指导,而不是冷漠地指出一个又一个技术瑕疵。

孤独,是她童年最深刻的烙印。

直到父亲因为一桩重要的生意,带着她拜访了顾家。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顾言琛。他比她大几岁,穿着干净的白衬衫和卡其裤,安静地坐在顾家老爷子身边,听大人们谈论着她听不懂的生意经。他没有像其他同龄男孩那样吵闹或好奇地打量她,只是在她被父亲推上前打招呼时,抬起那双过于沉静的黑眸,对她微微点了点头。

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同类。一种同样被约束、被期望、被放置在特定轨道上的孤独感,让她莫名地想要靠近。

后来,因为父亲生意失败,欠下巨额债务,不得不远走他乡避祸,临行前,将她托付给了世交顾家。她从此住进了顾家。顾家长辈对她很好,物质上从未亏待,甚至比对顾言琛更加周到。但她能感觉到,那种好,带着一种礼貌的、居高临下的怜悯和责任。

唯有顾言琛,他对她的态度始终如一——客气,疏离,但会尽一个“哥哥”的责任。他会提醒她添衣,会在她生病时让佣人给她送药,会在她被学校里的孩子嘲笑“没爹没妈”时,面无表情地站在她身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维护,对于在情感沙漠中跋涉太久的苏晚晴来说,不啻于甘泉。

她开始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这份来自顾言琛的、被她无限放大和美化了的“温暖”。她努力学习,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得体,努力迎合顾家长辈的喜好,因为她潜意识里觉得,只有这样,她才配留在这个家里,配站在顾言琛身边。

她将他视作自己灰暗世界里唯一的光,是拯救她脱离孤独深渊的希望。她固执地认为,他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共同的成长经历,理应是天生一对。顾家长辈偶尔流露出的“亲上加亲”的期望,更是加深了她的这种执念。

她不是没看出顾言琛的疏离。但她总是自我解释为,他就是那样的性格,他对所有人都这样。她以为,只要她足够耐心,足够好,总有一天,他会看到一直守在他身边的她。

直到沈清玥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