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经济绞杀: 立刻启动对科托努的全面经济制裁和金融封锁。冻结其在南盟及其合作伙伴范围内的所有资产,切断其通过“蜂巢物流”进行的任何贸易。
3. 武力威慑与准备: 命令正在印度洋执行巡航任务的南亚海军“扞卫者”号驱逐舰(装备有实验性电磁炮和区域防空系统)立即改变航向,全速驶向几内亚湾。
同时,驻扎在西澳的快速反应部队——“利剑”特遣队(以磐石基地老兵为骨干,装备精良)进入一级战备,随时准备通过战略投送力量前往该区域。
4. 信息与舆论战: “迷雾”负责立即向全球媒体披露卡努军政府的劣迹,
屠杀平民、贪污腐败以及其与外部势力勾结的证据,抢占道德制高点。
同时,通过网络渠道散播南盟舰队动向和“方天画戟”系统“可能”介入的模糊信息,制造心理压力。
武振邦的策略清晰无比:以泰山压顶之势,在对手尚未完全准备好、幕后黑手还来不及做出进一步反应之前,迅速解决问题。
“扞卫者”号驱逐舰接到命令后,毫不拖泥带水,劈波斩浪,以最高航速冲向目标海域。
舰长接到南盟最高指挥团队的直接指令:
“抵达后,在科托努领海外进行实战演练,电磁炮试射,目标设定为废弃靶船。
同时,用公共频道明码广播,任何对南国油资产和人员的攻击,都将被视为对南亚地利共和国的攻击,并招致毁灭性打击。”
就在“扞卫者”号还在赶路的途中,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一支隶属于“罗宾武装”的小型精锐分队,乘坐伪装成民用渔船的快速艇,利用夜色掩护,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了科托努,其目标直指被军政府控制的港口储运基地和首都的总统府。
他们没有进行大规模交火,而是以精准的狙击和爆破,瘫痪了港口的控制系统和军政府设在总统府的通讯中心。
同时,散布谣言,称南盟的大军即将空降。卡努军政府本就根基不稳,全靠高压统治和外部援助勉强维持,此刻内部瞬间大乱。
当“扞卫者”号抵达几内亚湾,进行实弹演练,电磁炮将一艘废弃货轮瞬间撕裂成两半的骇人画面通过某些渠道流传出去后,卡努军政府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们发现,预想中的外部强力支持并未及时出现,而自己内部已乱作一团。
政变发生后的第七十二小时,叛军首脑卡努上校在一片混乱中试图乘直升机逃跑,却被“罗宾武装”的分队拦截俘获。军政府迅速垮台。
南亚的“利剑”特遣队此时才刚刚抵达,兵不血刃地接管了关键设施,解救了被围困的南国油人员。
南亚外交部随即宣布,应科托努“临时国民议会”的请求,南盟将协助其恢复秩序,并保护南盟的合法投资。
一场危机,在武振邦果断、迅猛且多层次的重拳出击下,被迅速瓦解。
用时仅仅七十二小时。
南盟不仅保住了资产,更向全世界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武力展示和战略宣誓:
任何针对其“隐形边疆”的挑衅,都将遭到毫不留情的碾压式反击。
帕姆泉堡内,武振邦看着屏幕上科托努秩序恢复的报告,对秦若雪淡淡地说:
“看到了吗?有时候,杀鸡就是要用牛刀。这一次,应该能让他们安静一段时间了。”
经此一役,南盟用科托努的枪声和随之而来的雷霆回应,向所有潜在挑衅者和幕后黑手清晰地划下了一条不容逾越的红线。
武振邦那套“以商为戈,划地为疆”的战略,终于在一次成功的实战检验中,奠定了其不容置疑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