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冷战需要有人引导(1 / 2)

就在《龙之途》携带着李振藩的功夫哲学席卷全球,吸引着无数目光聚焦于西澳的文化软实力之时,另一条更加隐秘、影响更为深远的战线,在武振邦的操控下,正悄然铺开。

帕姆泉堡地下深处的核心实验室,气氛庄重而肃穆。

武振邦、秦若雪以及少数几位绝对核心的科学家,正围着一个充满惰性气体的密封透明舱。

舱内悬浮着一块不过指甲盖大小、呈现出深邃幽蓝色、表面仿佛有液体流动光泽的奇异金属。

这便是“三角电池”乃至西澳众多超越时代技术的真正基石——代号“海渊之心”,源自马里亚纳海沟万米之下极特殊地质环境中生成的、目前完全无法人工合成的神秘物质。

“能量传导效率稳定在99.7%,结构惰性无可替代。”

秦若雪看着监测数据,语气带着一丝敬畏,

“我们所有的‘三角电池’,本质上都是在充当它的‘外壳’和‘放大器’。

没有它,我们仿制出的电池性能至多能达到理论值的30%,而且稳定性极差。”

武振邦目光深邃地注视着那块仿佛蕴藏着星辰大海的金属,平静地开口:

“足够了。30%的性能,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也足以让他们疯狂了。”

他转身,面向那位代号“迷雾”的战略忽悠局负责人(其全息影像投射在房间一角)。

“‘钓鱼计划’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了。把那份精心准备的‘简化版三角电池技术蓝图’,通过三级渠道,‘意外’地泄露给阿美的‘普罗米修斯’小组和北苏的对应机构。”

“迷雾”的电子合成音毫无波澜:

“明白。蓝图已处理完毕,内含三处关键性的、相互关联且极难察觉的理论谬误,会引导他们的研究方向走向‘高能粒子不稳定阱’的歧途。

预计将至少消耗他们五年以上的研究时间和数千亿的资金,并最终得出‘此路不通’的结论。

同时,我们会适时提供一些‘阶段性突破’的假信号,以维持他们的‘希望’。”

武振邦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这是一场阳谋。他抛出的是一块看似美味、实则包裹着致命毒药的饵料。

他知道,面对“三角电池”所代表的能源革命前景,无论是阿美还是北苏,都绝无可能放弃研究。

而当他们按照错误的方向投入巨量资源,最终却发现走进死胡同时,那种挫败感和时间、资源的浪费,将是毁灭性的。

“要确保他们‘几乎’同时得到这份‘礼物’,”

武振邦补充道,

“让他们在绝望的竞赛中,彼此消耗,彼此猜忌。”

“如您所愿,老板。”

很快,正如武振邦所策划的那样,阿美的“普罗米修斯”小组和北苏的某个绝密研究所,几乎在同一时间,通过不同的“偶然”渠道,获得了那份足以让他们欣喜若狂的“技术突破”。

双方的最高层都被惊动,立即下令集中最顶尖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进行验证和逆向工程。

于是,一场围绕着虚假技术蓝图、耗资巨大的无声竞赛,在两大巨头之间疯狂展开。

大量的科研经费被投入,无数的顶尖科学家被征调,他们围绕着那份充满诱惑的蓝图,在武振邦设定的歧路上越走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