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武振邦接到了“情报局”的一份特殊报告。
报告显示,阿美和北苏的“普罗米修斯”联合研究小组,在试图反向工程三角电池技术上进展极其缓慢,似乎陷入了技术陷阱。
然而,另一个现象引起了武振邦的注意:
由于《龙之途》的风靡,以及李振藩在访谈中多次提及武振邦对其武学哲学的深刻影响,西方一些顶级的科研机构和大学里的年轻科学家、工程师,对西澳这个神秘的地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奇。
“老板,我们监测到,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机构的内部论坛和学术沙龙中,开始出现讨论西澳科技理念的帖子。
这是一种……非传统的、自下而上的关注。”情报局北美负责人代号迷雾汇报道。
武振邦听完,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意识到,《龙之途》的成功,不仅是在文化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更在无形中,为他一直试图构建的“技术吸引力”添了一把火。
当顶尖的头脑开始对你的理念产生好奇时,招募人才、建立合作,甚至影响未来科技发展走向,都多了许多可能性。
“通知若雪,”
武振邦下令,“我们可以考虑,以‘星光基金会’或某个大学合作的名义,设立几个面向全球青年科学家、尤其是对跨学科研究感兴趣的学者的访问学者项目和奖学金。
研究方向嘛……可以包括能源、材料、生物力学,甚至……东方哲学与现代科学的交叉领域。”
他这是要借文化影响力的东风,为他的科技帝国吸纳最宝贵的人才资源。
帕姆泉堡的夜晚,武振邦和李振藩再次站在院子里。
远处,金伯利新城的灯火如同地上的繁星。
“振藩!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了思考给你带来的好处?”
武振邦问道。
“是的我感受到了,但恐怕我一个人去思考效率会很低。”
“这就是你的国术馆和你的影片该担负起来的使命啦,用你的功夫哲学吸引更多的人和你一同思考,电影是你跨国界传递文化的渠道,而功夫则是你筛选和你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思考的方法。”
武振邦有所深意的提示道。
“没错,让更多的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和我一同思考,这才是华夏功夫这一特殊文化符号所应该有的历史使命!”
《龙之途》的成功,如同一块投入历史池塘的巨石,涟漪正一圈圈扩散,影响着文化乃至国际关系的微妙平衡。
武振邦站在风暴眼的中心,从容地调整着策略,准备将这股由文化带来的势能,转化为推动他宏大蓝图前进的又一强大动力。
“加油干吧,振藩,朱雀影业会给你这方面的全力辅助,直到有一天全球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了解你和我们这个民族。
到那时我们能够得到最小的好处就是——可以和任何人平等对话!”
武振邦意气风发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