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梨园里 > 第393章 帝王之择

第393章 帝王之择(1 / 2)

太皇太后的病情非但没有起色,反而在几日后的一个深夜再次急转直下,一度呕血不止,陷入深度昏迷。

整个太医院彻夜守在慈宁宫外,灯火通明,人人面色惶惶,如临深渊。玄烨更是寸步不离,守在榻前,眼看着皇玛嬷气息愈发微弱,一颗心如同在油锅里煎炸。

就在这焦头烂额之际,前朝的奏疏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悄然递上。起初还只是些关心圣体、祈盼太皇太后凤体康健的寻常问候,但很快,一些措辞隐晦却意图明确的谏言出现了。

有御史在奏章中引经据典,谈及古时因后宫不宁、阴气冲撞导致国母不安的旧事,虽未直接点名,但字里行间影射的意味十足。更有甚者,直接以“星象有异”、“紫微晦暗”为由,进言宫中当清除“不谐”之人,以安社稷,以慰天心。这些奏疏无一例外,都绕开了具体的指控,却将太皇太后的重病与某种虚无缥缈的“宫闱不宁”紧密联系在一起。

流言在前朝找到了“依据”,如同野火燎原,烧得更加炽烈。后宫中,那些原本只敢窃窃私语的目光,也逐渐变得大胆起来,看向永和宫方向时,带着毫不掩饰的排斥与恐惧。仿佛桑宁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携带着瘟疫和厄运的灾星。

压力如同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了玄烨的肩头。一边是自幼抚养他、教导他、他敬若神明的皇玛嬷生命垂危;另一边是前朝后宫甚嚣尘上的流言,以及可能因此引发的政局动荡。他可以不理会流言,但他不能不顾及皇玛嬷的安危,更不能无视那些看似“忠君爱国”、实则步步紧逼的谏言。

那句“宁可错怪,也不能叫太皇太后陷入危险”像魔咒一样在他脑海中盘旋。

在太皇太后又一次呕血被勉强救回后,玄烨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屏退左右,独自一人来到了永和宫。他没有让人通传,径直走进了西暖阁。

圆姐正坐在灯下,手中虽拿着给昭意做的小衣裳,眼神却空洞地望着跳动的烛火,显然心神不宁。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见是玄烨,连忙起身欲行礼。

“不必了。”玄烨的声音沙哑而疲惫,他挥了挥手,在圆姐对面的榻上坐下,揉了揉紧蹙的眉心。

圆姐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眉宇间化不开的沉郁,心中已然明了七八分。她默默斟了一杯温茶,轻轻放到他手边。

殿内一片沉寂,只有烛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良久,玄烨才艰难地开口,目光没有看圆姐,而是盯着那晃动的烛影:

“圆姐儿……皇玛嬷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他的声音干涩,“太医……已是尽力了。”

圆姐的心猛地一缩,指尖冰凉,她低低应了一声:“是,臣妾知道。”

玄烨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极大的决心,终于将目光转向她,那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无奈,有愧疚,也有不容置疑的决断:“前朝和后宫的传言,想必你也听到了。朕……本不信这些无稽之谈。”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沉重:“可是,皇玛嬷如今……任何一丝可能影响到她老人家安康的因素,朕都不能冒险。朕……不能拿皇玛嬷的性命去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