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九州胭脂令 > 第130章 首乌腊梅脂喻传承

第130章 首乌腊梅脂喻传承(2 / 2)

她抬手拂去石案上的一片落梅,声音沉了几分,像是在诉说一段遥远而沉重的往事:“当年你父皇登基时,大胤的江山,便如这寒冬腊月般,处处是风雪。”

慕容瑾握着铜杵的手微微一顿,抬眸望向母亲。他自幼在父皇的庇护下长大,所见皆是四海升平、朝堂清明,却不知父皇登基之初,竟藏着这般凶险。他放下铜杵,在母亲身旁的石凳上坐下,轻声道:“母亲,儿臣只知父皇英明神武,却不知当年竟有这般困境,您仔细说说,父皇是如何度过难关的?”

雪嫣红端起一旁的暖炉,拢了拢袖口,缓缓开口:“你祖父在位三十载,晚年时体弱多病,无力整顿朝纲,朝堂早已积弊丛生。宗室子弟仗着血脉亲缘,垄断封地赋税,暗中培植私兵;以丞相魏嵩为首的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占据了六部大半要职,任免官员、推行政令皆要看他们脸色;还有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虽有才干,却处处受排挤,难有出头之日。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朝堂之上派系林立,早已是貌合神离。”

她顿了顿,语气中添了几分沉重:“你父皇是先帝的第四子,既非嫡长,母族也无强势后盾,当年能登上皇位,全靠先帝临终前的一纸遗诏,还有几位老臣的鼎力相助。可遗诏虽能定皇位,却压不住各方野心。登基大典那日,太和殿上的文武百官,看似恭敬跪拜,实则各怀心思。魏丞相领着世家派的官员,行礼时漫不经心,眼神中满是轻视,仿佛在看一个随时会被拉下马的傀儡;你二皇叔,也就是当时的靖王,一直觊觎皇位,虽不敢明着反对,却在暗中联络宗室子弟,散布‘遗诏有假’的谣言,伺机而动;还有那些观望派,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凡事不表态、不站队,只等着看局势变化。”

慕容瑾听得眉头紧蹙,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他能想象出当时的场景:父皇孤身站在龙椅之上,面对满朝文武的各异心思,背后是摇摇欲坠的江山,身前是虎视眈眈的势力,那份孤立无援,定然比寒冬的风雪还要刺骨。

“登基不过三日,麻烦便接踵而至,”雪嫣红的声音更低了些,“魏丞相率先发难,以‘国库空虚’为由,反对你父皇重用潜邸旧臣,要求按‘世家资历’分配官职。你父皇想推行轻徭薄赋的新政,缓解百姓疾苦,他便联合一众世家官员联名上书,说新政‘违背祖制’‘动摇国本’,甚至暗中教唆地方官员拖延赋税收缴,故意造成国库亏空的假象。朝堂之上,你父皇的每一项决策,几乎都要遭遇重重阻挠,那些世家官员抱团取暖,处处掣肘,恨不得让他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君主。”

“那外患呢?”慕容瑾追问,他记得父皇曾提过,早年曾率军出征北境,只是从未细说缘由。

“内忧未平,外患又至,”雪嫣红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后怕,“北境的突厥部落,素来觊觎中原富庶,见大胤皇位交替、政局动荡,便趁机率领铁骑南下,不到半月就攻破了三座边城。城破之后,突厥人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急报如雪片般送进宫中。更要命的是,南疆的百越部族也趁机作乱,他们盘踞在山林之中,截断了南方的漕运通道,扬言要‘自立为王’,与朝廷分庭抗礼。”

她抬手揉了揉眉心,仿佛又看到了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短短一个月,内忧外患交织,朝堂上下人心惶惶。有官员偷偷向靖王递上投名状,有世家子弟暗通突厥,甚至还有人在民间散布‘大胤气数已尽’的谣言。宫中的宫人也人心浮动,私下里议论纷纷,说这皇位怕是坐不稳了。那段时间,你父皇几乎是以御书房为家,日夜操劳,常常是一盏孤灯伴到天明。我好几次深夜去送宵夜,都见他对着舆图紧锁眉头,鬓角的发丝短短几日便添了霜白。”

慕容瑾的心中一阵酸涩,他印象中的父皇,始终是威严而从容的,从未见过这般疲惫的模样。“那父皇没有退缩吗?”他轻声问。

“退缩?你父皇的性子,就如这腊梅一般,越是严寒,越是坚韧,”雪嫣红的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他从未想过退缩,反而越是困境,越能沉下心来。面对魏丞相的掣肘,他没有硬碰硬,而是选择了隐忍与迂回。他表面上答应了魏丞相‘按资历任官’的要求,却暗中提拔了一批被世家打压的寒门官员,让他们进入御史台、国子监等机构,慢慢积蓄力量;他还亲自登门拜访那些退休的老臣,虚心求教,用诚意打动了不少人,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

“对付北境的突厥,你父皇更是力排众议,启用了当时因得罪魏丞相而被罢官的老将秦岳。秦将军出身寒门,治军严明,骁勇善战,只是一直被世家派排挤。你父皇不仅恢复了他的官职,还将北境兵权全权交给他,甚至亲自为他践行,赐下尚方宝剑,许他‘便宜行事’之权。秦将军感念皇恩,率军北上后,身先士卒,与突厥人浴血奋战。那半年里,北境的战事胶着,捷报少、败报多,朝堂上要求换将的呼声越来越高,魏丞相更是趁机发难,说你父皇‘用人不当’,要求将秦将军问罪。”

雪嫣红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可你父皇力排众议,坚信秦将军的能力,不仅没有撤换他,还加急调拨粮草军械,全力支持北境战事。他对朝臣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秦将军是国之栋梁,朕信他,更信我大胤的将士’。正是这份信任,让秦将军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在雁门关外一场大战中,大败突厥铁骑,斩杀突厥可汗,收复了所有失地。消息传回宫中时,你父皇正在批阅奏折,看到捷报的那一刻,他紧绷了半年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眼中满是泪光,却依旧强忍着,只说了一句‘百姓可以安睡了’。”

“那南疆的百越呢?”慕容瑾听得心潮澎湃,忍不住追问。

“南疆的问题,你父皇采取了‘剿抚并用’的策略,”雪嫣红笑道,“他派使者前往南疆,晓以利害,承诺只要百越部族归顺朝廷,便保留他们的部族习俗,减免当地三年赋税,还会派人传授农耕、纺织技艺。同时,他命大将军林啸率领大军驻扎在南疆边境,以示威慑。百越部族本就是为了生计作乱,见朝廷既有诚意,又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便纷纷放下武器,归顺朝廷。你父皇没有失信,不仅兑现了所有承诺,还在南疆设立了安抚司,专门处理部族事务,从此南疆再无战乱,百姓安居乐业。”

她看向慕容瑾,眼神中满是期许:“瑾儿,你看这腊梅,寒冬腊月里,它坚守着枝头,不为风雪所动,才能绽放出清雅的香气,才能年复一年地传承下去。你父皇当年,便是坚守着对百姓的承诺,坚守着守护江山的初心,才顶住了内忧外患的压力,稳住了大胤的根基。这皇室的传承,从来不是皇位的简单传递,而是这份坚守的延续。”

慕容瑾默默听着,心中百感交集。他低头看向石案上的腊梅花汁,那香气依旧清雅绵长,仿佛带着父皇当年的坚韧与执着,带着母亲的温柔与期盼。他再次拿起铜杵,动作比之前沉稳了许多,每一次碾动,都像是在践行着一份责任,传承着一种精神。

寒风依旧,梅香愈发浓郁。慕容瑾望着庭院中那株傲立的腊梅,又想起了父皇在朝堂上运筹帷幄的身影,想起了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模样。他忽然明白了母亲的用意:腊梅的坚守,是风雪中的不屈;皇室的坚守,是乱世中的担当;而他作为大胤的皇子,未来也必将接过这份坚守,守护好这片江山,守护好天下百姓。

“母亲,儿臣明白了,”慕容瑾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腊梅坚守寒冬,方得暗香浮动;父皇坚守初心,方得国泰民安。这份坚守,便是传承的根基,儿臣定当铭记于心,不负父皇的教诲,不负母亲的期望。”

雪嫣红看着儿子眼中的光芒,欣慰地笑了,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好,不愧是皇家的好儿郎。记住,无论将来遇到何种困境,都要如这腊梅一般,坚守本心,不改其志,方能扛起传承的重任。”

石案上的腊梅花汁渐渐捣成了浓稠的膏状,金黄透亮,香气弥漫在整个庭院中。那香气,是腊梅的坚守,是江山的安宁,更是大胤王朝生生不息的传承。慕容瑾握着铜杵,站在寒风中,望着那株老腊梅,心中已然立下誓言:此生定当坚守初心,砺骨前行,承国脉之重,护万民安康。

阳光渐渐升高,穿透霜雾,洒在母子二人身上,暖意融融。铜杵与花瓣接触的“沙沙”声,伴着母子二人的低语,在庭院中回荡,像是一首跨越岁月的歌谣,诉说着坚守的力量,传承着不变的初心。而那株老腊梅,在阳光的映照下,愈发挺拔,金黄的花瓣在寒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这份坚守与传承,送上最真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