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动情处,他笔锋一转,写下核心之句:“或曰:胭脂微末,女子之好耳。余谓不然——脂膏暖,则军心暖;妆造和,则邦交和;技艺传,则文脉传。故曰:胭脂虽微,可载山河。”
最后,他落款“大胤二皇子慕容云海题,永熙十三年冬”,盖上自己的印章,看着这篇三百余字的序,心中满是感慨——这不仅是为《大胤妆典》题序,更是为雪嫣红的付出,为所有以巧思助家国的女子,写下的赞歌。
三日后,翰林院的五位学士来到水粉斋,审定《大胤妆典》的手稿。学士们捧着手稿,逐页翻看,从胭脂配方的原料用量,到妆法的步骤解析,再到慕容云海的序,都看得十分仔细。
“好!这配方详细,连‘莲子心需采未开之莲’‘茱萸需用云台山所产’都写清楚了,后人照做,定能成功!”编修苏墨赞道,他正是上次妆奁诗会写“杏露调珠凝雪脂”的文人,如今看到杏花脂的配方,更是感慨,“雪坊主不仅善制胭脂,更懂传承,难得!”
国子监博士柳清和则指着慕容云海的序,点头道:“‘胭脂虽微,可载山河’,二皇子这句写得好!将胭脂与家国联系起来,道出了这册子的真正价值,绝非普通的妆造典籍可比。”
五位学士审定无误,一致认为《大胤妆典》可刊印传世。皇帝听说后,更是特意召雪嫣红入宫,翻看了手稿,笑着说:“雪坊主以女子之身,整理出如此详尽的妆典,还能以胭脂助家国,朕要赏你——赏你黄金百两,绸缎百匹,再赐‘妆造大家’的匾额,悬挂于水粉斋门楣之上!”
雪嫣红躬身谢恩,心中却想着,这些赏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胤妆典》能传世,能让更多人知道胭脂的意义,能让古法技艺得以传承。
刊印之事交给了皇家书局,书局的工匠们选用最好的宣纸,按雪嫣红的要求,将《大胤妆典》分为两卷:卷一为“胭脂方”,收录五十种胭脂、脂膏的配方,每种都配着简单的原料图;卷二为“妆法录”,收录五十种妆造的步骤与风格解析,还画着不同妆容搭配服饰的示意图。封面则用暗红色锦缎装帧,烫金书名“大胤妆典”,右下角印着慕容云海的序首句“胭脂虽微,可载山河”。
一个月后,首版《大胤妆典》刊印完成,共五百册。皇家书局送了五十册到水粉斋,雪嫣红第一时间拿起一本,指尖拂过锦缎封面,心中满是激动——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她穿越而来,在这个时代留下的印记,是她与慕容云海携手走过的见证。
“喜欢吗?”慕容云海走到她身边,也拿起一本,翻开序页,他的字迹跃然纸上,“等会儿,我们把这些书送些给该送的人——甘露寺的了尘师太,送她一本,让尼众们也能照着做莲心脂;边关的将领,送十本,让将士们知道,他们用的茱萸膏,也被写进了典籍;西南的木坤土司,送一本,让他看看,和亲的琥珀妆,是如何记载的;还有李清,如今他在江南为官,送一本给他,让他知道,当年诗会的杏花脂,也成了传世的配方。”
雪嫣红笑着点头:“好,都听你的。还要送一本给安乐公主,她在芒部,看到册子上的琥珀妆和藤黄礼服,定会很高兴。”
接下来的几日,雪嫣红和慕容云海亲自安排送书之事。甘露寺的了尘师太收到书后,特意让人送来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莲心脂入典,是佛门清净之意的传承,老尼代全寺尼众谢雪坊主。”;边关的将领回信说,将士们看到茱萸膏的配方,都很感动,说定要守好边关,不辜负这份心意;木坤土司更是派人送来一匹西南特产的藤黄锦,说要为《大胤妆典》做装帧,让典籍更显珍贵。
京中的贵女们得知《大胤妆典》刊印,纷纷来到水粉斋求购,一时洛阳纸贵,皇家书局不得不加印三百册,仍供不应求。有位老匠人特意来到水粉斋,对着雪嫣红躬身行礼:“老奴做了一辈子胭脂,却从未有过完整的配方,如今有了《大胤妆典》,这门手艺终于能传下去了,多谢雪坊主!”
雪嫣红连忙扶起他,心中满是感慨——她最初只是想靠现代美妆知识在这个时代立足,却没想到,最后竟能留下这样一部典籍,让古法技艺得以传承,让胭脂的意义得以彰显。
这日傍晚,雪嫣红和慕容云海坐在暖阁里,面前摆着一本《大胤妆典》,炭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桂花蜜茶的香气弥漫。慕容云海拿起册子,翻到“杏花脂”那页,轻声念道:“杏花脂:雨前玉露杏,捣泥滤汁,加太湖珍珠粉、槐花蜜,三比一比一调和,凝三日成膏,色如杏影,宜配月白衫,春日用。”
“还记得去年春日,在晚杏坞的诗会吗?”雪嫣红笑着说,“那时你还戴着面具,我还不知道你是二皇子,更没想到,这杏花脂会被写进典籍里。”
慕容云海放下册子,握住她的手,眼神温柔:“那时我接近你,是为了情报,却没想到,最后会被你的直率、聪慧和善良吸引,更没想到,我们会一起,让胭脂载起山河大义。雪嫣红,有你在,真好。”
雪嫣红靠在他肩上,看着窗外的雪景,心中满是安慰。她知道,《大胤妆典》的传世,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未来,她会继续研制新的胭脂,传承古法技艺;她会和慕容云海一起,面对朝堂的风雨,扫清前朝的余孽,守护这大晏的山河;她会让更多人知道,女子的巧思,女子的技艺,从来都不只是“微末小事”,而是能与家国同在,能与山河共存。
暖阁里,炭火依旧温暖,《大胤妆典》静静躺在案上,封面的烫金书名在灯光下闪烁,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胭脂、关于家国、关于爱情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会随着典籍的传世,永远留在大胤的土地上,留在后人的记忆里,告诉每一个人:胭脂虽微,可载山河;匠心虽小,可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