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云海上前一步,躬身道:“母后,祖制虽无女子入仕的规矩,却也没说女子不能入仕。如今内宫典籍积压,礼仪事务繁杂,太监们粗疏,宫女们又不懂典籍,这些姑娘们正好能补这个缺。不如先试点,让她们任宫廷女官,负责内宫典籍整理、礼仪规范、用度记账,若是做得好,再慢慢推广——这样既不违祖制,又能为朝廷分忧。”
皇后点点头,看向苏清沅等人:“你们愿意来宫里当差吗?宫里规矩多,不比在淑慧堂自在,可能还要受些委屈。”
苏清沅领着姑娘们跪下,声音坚定:“臣女愿意!只要能为朝廷做事,为女子争个能施展本事的机会,再苦再累,臣女们都不怕!”
皇后笑着扶起她们:“好!明日我就跟皇上说,让你们下月初一入宫任职——就叫‘宫廷女史’,从八品,归尚宫局管,负责内宫典籍和礼仪事务。”
姑娘们激动得眼眶都红了,苏清沅对着皇后和雪嫣红深深一揖:“谢娘娘!谢雪姑娘!臣女们定不负娘娘和雪姑娘的期望!”
消息传到朝堂,果然如慕容云海所料,反对声一片。第二日早朝,御史大夫李嵩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女子入仕乃千古未有之事,违祖制、乱纲常!若是让女子入宫当差,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我寅国无人?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跟着附和的大臣也不少:“李大人说得是!女子本就该在家相夫教子,怎能抛头露面入仕?”“内宫事务自有太监宫女打理,何须女子来凑数?”
慕容云海出列,手里捧着淑慧堂的毕业生名册和姑娘们整理的典籍账本,躬身道:“父皇,诸位大人,臣以为,女子入仕与否,不在性别,而在本事。诸位请看——这是苏清沅整理的内宫典籍批注,辨伪存真,条理清晰;这是柳眉儿记的账,比内务府的还细致。内宫典籍积压十年,太监们整理了半年都没理清,苏清沅她们只用了十日就理出了头绪,这难道不是本事?”
他顿了顿,看向李嵩:“李大人说‘女子无人’,可淑慧堂三年来培养了五十余名毕业生,半数精通典籍算术,有的还懂医理律法——她们不是‘无人’,是没机会施展。如今让她们任宫廷女史,只负责内宫事务,不涉朝政决策,既不违祖制,又能为母后分忧,何乐而不为?”
户部尚书王大人也出列道:“陛下,慕容大人说得有道理。内务府每年花在整理典籍、核对用度上的银子不少,却总出纰漏。若是让这些姑娘们来做,既能节省开支,又能提高效率,是件好事啊!”
皇帝看着手里的典籍和账本,又看了看底下争论的大臣,沉吟片刻道:“朕看慕容云海说得有理。女子参政虽无先例,但‘宫廷女史’只负责内宫事务,不算违逆祖制。就按皇后说的,下月初一让淑慧堂的毕业生入宫任职,先试点半年,若是做得好,再定后续章程。”
李嵩还想再劝,皇帝却摆了摆手:“此事就这么定了。诸位大人与其争论性别,不如多关注如何让朝廷事务更顺畅——只要能为国家做事,男子女子,又有何分别?”
朝会结束后,慕容云海刚走出大殿,就看到雪嫣红站在廊下,手里提着个食盒。她看到慕容云海,快步上前:“怎么样?朝堂上没出什么乱子吧?”
慕容云海接过食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刚做好的蔷薇糕,还冒着热气。他笑着捏了块放进嘴里,甜而不腻,带着蔷薇的清香:“放心,父皇已经准了,下月初一姑娘们就能入宫。李嵩他们虽反对,却拿不出反驳的理由——毕竟,本事是藏不住的。”
雪嫣红松了口气,眼里闪着笑意:“太好了!我就知道她们能行。我已经跟绣娘说了,再给姑娘们做两套襦裙,入宫当差要穿得得体些,还是蔷薇纹,只是颜色浅些,更显庄重。”
“你啊,总是想得这么周到。”慕容云海握住她的手,阳光下,她鬓边的蔷薇钗泛着微光,“等姑娘们入宫站稳了脚跟,我们就能推动更多女子入学、入仕——说不定以后,朝堂上也能有女子的身影。”
雪嫣红笑着点头:“会的。就像蔷薇花,今年开了,明年还会开,慢慢的,就能开满整个院子。”
下月初一,苏清沅等二十余名姑娘穿着淡粉色蔷薇纹襦裙,梳着规整的双丫髻,额间点着淡粉的蔷薇花钿,在尚宫局门前集合。雪嫣红特意来送她们,手里拿着个匣子,里面是二十余支蔷薇银钗:“这钗子是用纯银做的,能避邪。入宫后凡事小心,若有难处,就托人给我带消息,我和慕容大人会帮你们。”
苏清沅接过银钗,插在鬓边,对着雪嫣红躬身道:“雪姑娘,您放心,我们定不会给女子丢脸!”
姑娘们入宫后,果然遇到了不少难题。尚宫局的老掌事刘姑姑是宫里的老人,瞧不上她们这些“女官”,故意刁难:“苏清沅,内宫近十年的礼仪记录都堆在西阁,你今日之内必须整理好,明日皇后娘娘要查。”
西阁的典籍堆得像小山,布满了灰尘,有的书页都粘在了一起。柳眉儿看着心疼:“清沅,这怎么可能一天整理完?刘姑姑分明是故意为难我们!”
苏清沅却没抱怨,拿起抹布擦了擦典籍上的灰:“难也要做。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若是连这点苦都受不了,以后怎么让更多女子入仕?”她转头对姑娘们说,“大家分工合作:会辨字的整理字迹模糊的典籍,会算术的核对礼仪记录里的日期人数,会针线的修补破损的书页——我们一起干,肯定能完成!”
姑娘们齐心协力,从清晨忙到深夜,烛火换了一根又一根,手指被纸页划破了也不在意,只想着不能辜负雪嫣红和慕容云海的期望。第二日清晨,当刘姑姑带着皇后过来时,西阁的典籍已经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每一卷都贴了标签,注明了年代和内容,破损的书页也补好了。
皇后拿起一卷典籍,翻开一看,里面的字迹清晰,标注详细,忍不住赞道:“苏清沅,你们做得真好!比我预想的还快还细致。”
刘姑姑脸色有些尴尬,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姑娘们……确实有本事。”
自那以后,刘姑姑再没刁难她们,反而时常跟她们请教整理典籍的法子。姑娘们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苏清沅整理的典籍被皇后当作范本,让太监们照着学;柳眉儿核对的内宫用度账,找出了好几处被贪污的银子,帮内务府节省了不少开支;懂医理的林婉清还帮宫女们治好了多年的冻疮,宫里的人都渐渐喜欢上了这些能干的女官。
三个月后,皇帝听说了女官们的事迹,特意去尚宫局视察。看到整齐的典籍、清晰的账本,还有姑娘们熟练地处理礼仪事务,皇帝笑着对皇后说:“朕当初没做错决定!这些姑娘们比不少男官还细心能干,以后要多培养些女学毕业生,让她们也能为朝廷做事。”
消息传到淑慧堂,周夫人激动得哭了:“以后咱们淑慧堂的姑娘,再也不是只能待嫁的了!她们也能入仕,也能有自己的前程!”
初夏时节,京城的蔷薇开得正盛。水粉斋的后院里,雪嫣红和慕容云海坐在蔷薇架下,看着苏清沅送来的书信——信里说,皇后已经奏请皇帝,要在淑慧堂增设“女官科”,专门培养能入宫当差的姑娘,还让苏清沅她们回去当先生。
“你看,蔷薇真的开满院子了。”雪嫣红笑着拿起桌上的“蔷薇初绽”胭脂,对着铜镜轻轻点了点颊,“当初只是想帮她们争个机会,没想到真的开了女子参政的先例。”
慕容云海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这都是你的功劳。若不是你想到用‘蔷薇妆’和襦裙让她们崭露头角,若不是你一直鼓励她们,她们也走不到今天。”他拿起一支蔷薇银钗,轻轻插在她的鬓边,“以后,会有更多女子像蔷薇一样,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绽放——而这一切,都是从你那盒‘蔷薇初绽’胭脂开始的。”
雪嫣红靠在他怀里,看着窗外的蔷薇花,嘴角弯起温柔的弧度。风拂过,蔷薇花瓣落在桌上的书信上,像在为这段“蔷薇衣语”的故事,添上最温柔的注脚。而在皇宫的尚宫局里,苏清沅正领着新一批女学弟子整理典籍,她们穿着淡粉色的蔷薇纹襦裙,脸上带着“蔷薇初绽”的胭脂,眼里闪着对未来的期待——属于女子的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