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琪接过话,声音清亮,带着她特有的冲劲:“这道‘忆奶奶卤味’,卤的是岁月,是传承,是我们对食材本味的尊重。而这杯‘青川雾霭’,是我们尝试用现代语言,讲述故乡的山水与炊烟。请大家品尝!”
我们的介绍朴实无华,却也因此在一片或高深或炫技的发言中,显得格外清新。
展示环节结束,自由品鉴开始。人流涌向各个展位。
起初,我们的展位前略显冷清。毕竟,相比其他门派的名声在外和视觉冲击,我们这两个“乡下来的”显得有些不起眼。
然而,转机出现在一位白发苍苍、穿着朴素中山装的老者身上。他在我们展位前驻足,目光落在那一碟色泽油亮、香气内敛的卤味上。
他拿起牙签,插起一块卤豆干,放入口中,慢慢咀嚼。片刻后,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又插起一块卤猪耳,细细品味。
“好!”老者忽然出声,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这卤水,养得够年头!香料配得巧,君臣佐使,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更难得的是,这里面……有‘人气儿’,有烟火气,是活着的老卤!”
他这一开口,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能来雅集的都是懂行的,自然明白“活着的老卤”和“有烟火气”是多么高的评价!
紧接着,他又尝了一口“青川雾霭”,点了点头:“中西合璧,不露痕迹。意境有了,味道也有了层次。小姑娘,有点想法。”
这位老者显然地位尊崇,他这一番品评,如同给我们颁发了“权威认证”,顿时,我们展位前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连‘食隐’司徒老先生都夸了!快尝尝!”
“这卤味确实不一样,香得醇厚,不燥不腻。”
“这甜品有意思,看着像画,吃着也舒服。”
口碑迅速发酵,我们展位前很快排起了小队。苏琪负责招呼,我负责介绍,陈默在一旁冷静地观察着各方反应,阿强和火哥则紧张地确保菜品供应。
赵百川看着我们这边逐渐聚集的人气,脸色有些阴沉。雷震岳那边依旧火爆,但似乎吸引的多是追求刺激的年轻人。花想容的展位前围满了拍照的媒体,但真正坐下来细细品味的似乎不多。
第一轮品鉴,我们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独特的情感温度,意外地打开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