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考核开始!
操作间里瞬间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乐。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我重复了无数遍的流程:
蒸饭——选用合适的米,水量、浸泡时间、火候,精确到秒,得到一锅软硬适中、颗粒分明的米饭,摊开晾凉。
打蛋——蛋液充分打散,加入少许盐和水,让蛋更嫩。
热锅滑油——一丝不苟。
下猪油——油温升高,油膜出现细微波纹。
倒入蛋液——快速划散,在蛋液即将完全凝固,还保持嫩黄湿润的黄金状态……
倒入米饭——最大火力!颠锅翻炒!让每一粒米都均匀地包裹上蛋液,在高温下迅速分离、变得金黄、散发出浓郁的蛋香和锅气!
调味——只有盐,精准撒入,快速翻匀。
撒葱花——关火,利用余温翻炒两下,激发出葱花的香气。
出锅!装盘!
一碗金黄剔透、粒粒分明、葱翠点缀、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蛋炒饭就这样完成了。
我的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多余动作。看着这碗饭,我心里异常平静。
两小时到了。大家的作品一一呈上评审席。
刘大叔的猪肉炖酸菜:肉烂汤浓,酸香开胃,分量十足!有家的味道,也有豪爽的诚意。
李静大姐的“春色满园”蔬菜塔:极其精致,色彩搭配如画,刀工精湛,味道清淡雅致,是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赵焱的“椒香沸腾鱼”:果然!看似清淡的蒸鱼,最后淋上了一勺用大量花椒和少量辣椒爆香的热油,瞬间香气爆炸!鱼肉极嫩,麻味突出但不过分,体现了他对“麻”的精准掌控和创新胆识。
孙小曼的香料卤鸡配鸡汁豆苗:鸡肉卤得色泽红亮,香气复杂而深邃,入味至骨髓却肉质不柴。旁边配着一小碟用卤鸡原汤煨熟的嫩豆苗,清口解腻。将传统卤味的深厚功底和对食材的尊重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到我了。
评审们看着这碗其貌不扬的炒饭,表情有些微妙。
郑师傅拿起勺子,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咀嚼着。
其他评审也纷纷品尝。
然后,他们相互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郑师傅放下勺子,看向我:“米饭蒸得恰到好处,水分控制精准。蛋液火候掌握得极好,嫩、香、润。猪油用量准确,增香不腻。盐分均匀。颠锅功夫到位,锅气足。最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