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东宫密会(2 / 2)

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像毒蛇般啃噬着李承乾的心,让他坐卧难安,心急如焚。

“殿下,如此下去,恐非善兆……”东宫的心腹杜荷屏退左右,压低了声音,在摇曳的烛火下进言。

“魏王势大,陛下心意难测,我们需得早作打算,寻找强有力的外援。”

“外援?满朝文武,还有谁肯真心依附于我这个失势的太子?”李承乾面露苦涩,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有一人,或可一试。”杜荷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兵部尚书,侯君集。”

“侯君集?”李承乾眉头紧锁,“他刚因高昌之事下狱,虽蒙赦免,但圣眷已失……”

“正因如此!”杜荷解释道,“侯君集自恃灭高昌之大功,却因部下劫掠、自身管教不严之过,被陛下逮捕下狱,虽得岑文本上书求情免于一死,但功过相抵,心中岂能无怨?

他定然觉得陛下赏罚不公,薄待功臣。这份怨怼,便是殿下可趁之机!”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旋即又疑惑道:“此事隐秘,你如何得知侯君集心怀怨恨?”

杜荷微微一笑:“殿下可记得东宫千牛贺兰楚石?他是侯君集之婿,与臣交好,前次酒宴,酒酣耳热之际,贺兰楚石曾失言,提及其岳父在家中时常愤满,言及陛下刻薄寡恩……”

李承乾闻言,精神一振,当机立断:“速唤贺兰楚石来见!”

兵部衙署内,侯君集正百无聊赖地翻看着无关紧要的文书,自高昌归来后,他虽仍顶着兵部尚书的头衔,但谁都明白,他已远离权力核心,在此不过是混日子罢了。

接到女婿贺兰楚石暗中传递的太子口信,他那双因常年征战而显得锐利且略带阴鸷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

他没有丝毫耽搁,立刻以公务为名,悄然前往东宫。

在东宫一处隐秘的偏殿内,李承乾见到了这位曾经战功赫赫、如今却显得有些落拓的宿将。

侯君集甚至没有过多寒暄,屏退引路的贺兰楚石后,他目光灼灼地盯着李承乾,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有力:

“殿下,老臣这双曾经为陛下开疆拓土、斩将夺旗的好手,如今正当为您所用!”

他话语一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甚至带着一丝蛊惑性的危险气息:

“如今魏王李泰深受陛下宠爱,臣每每思之,都深感忧虑,唯恐殿下会重蹈前隋废太子杨勇之覆辙啊!

若某日,宫中有不同寻常的敕令传出,召殿下入宫,您若不及早准备,恐怕祸事立至!”

这番话,如同惊雷般在李承乾耳边炸响,既点明了他内心深处最恐惧的结局,又递上了一份看似强有力的“保障”。

侯君集这是在明确表态,他愿意将身家性命押在太子身上,甚至不惜动用武力,预防可能出现的宫廷政变。

李承乾看着侯君集那双布满老茧、曾握千军万马的手,此刻正紧紧攥着,仿佛已经为他握住了刀剑。

巨大的危机感与突如其来的“希望”交织在一起,让他不再犹豫。

“侯尚书深明大义,孤……感激不尽!”李承乾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日后,还需仰仗侯尚书之力!”

至此,一场危险的同盟在东宫的阴影下悄然结成。

送走侯君集后,李承乾立刻与侯君集开始利用太子的财帛与侯君集在军中的旧关系,重金贿赂、结好宫中禁卫将领。

尤其是那些掌管关键门户、有可能在非常时刻起到作用的军官。

在这份秘密结交的名单中,赫然包括了时任左屯卫中郎将,掌管部分宫中宿卫,且曾是隐太子李建成旧部的李安俨。

东宫与皇宫禁军之间,一张无形的、充满背叛与阴谋的大网,开始悄然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