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有效解决拥挤问题(1 / 2)

接着,他又详细分析了这些区域的主要街道,挑选出最合适的几条。

考虑到当时的出行方式以公交和自行车为主,汽车并不普及,因此所选街道必须交通便利,既要有公交站点,又要有足够的停车空间,方便人们购物后轻松返程。

经过林朝羽、王荣等人的仔细研究,最终确定了五条四通八达的街道。

这些街道人流畅通,四面八方均可进出,能有效解决拥挤问题。

林朝羽规划好街区后,亲自致电港督府的戴麟趾,提出为促进香江经济繁荣,计划筹办年货集市,需要占用五条主要街道。

刺激市民消费的提议让戴麟趾当即批准。

今年香江经济数据低迷令他倍感压力。

上任不久便遭遇困境,直接影响他的政治前途,为此他绞尽脑汁寻求对策。

但苦于能力有限,始终无计可施。

林朝羽主动出手化解难题,让他如释重负。

在戴麟趾的支持下,青山集团员工迅速进驻指定街区,在警方协助下详细勘察,并将数据汇总给王荣。

王荣随即安排设计师规划场地布置。

树枝和灯柱上挂满红灯笼与中国结,节日氛围初显。

林朝羽强调年货集市要昼夜开放,于是王荣加装了大量照明设备,确保夜晚灯火璀璨。

场地装饰完成后,开始科学划分销售区域。

为提升客流转化率,各功能区经过精心设计。

最后是商户入驻环节。

露天场地需防范雨天,部分商家自备大型遮阳伞,有的则搭建简易防雨棚。

一切就绪后,王荣却隐隐担忧——若实际效果不及预期该如何收场?

毕竟多数购物券已是低价促销,保本即可达标。

全额消费只是理想状态。

林朝羽则胸有成竹。

他认为既然市民花钱买了购物券,必定会竭尽所能消费以求回本。

值不值得并非重点,全场促销的氛围才是关键。

更何况这种新颖的购物模式对当时民众极具吸引力,即便略有亏损也会坚持完成消费。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林朝羽亲自巡查各场地,严抓安全隐患。

任何存在风险的布置都必须调整,美观性次之。

巡视中他敏锐意识到新问题:密集人流必然引来扒手。

为防范财物失窃,他调集集团全部安保人员加强巡逻。

为确保年货节顺利进行,林朝羽特意邀请港英政府警务处的反扒专家与警察协助维持秩序。

此外,各主要路口安排了全副武装的特警队伍,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此次年货节关乎青山集团的声誉,必须确保现场安全有序,杜绝任何冲突或消防隐患。

香江,老马登的别墅内。

几位不速之客突然造访,包括和记洋行的祁德尊、太古洋行的威廉等英资财团代表。

老马登对他们的到来颇感意外,简单寒暄后直截了当地问道:“诸位今日登门,有何指教?”

祁德尊环顾众人,率先开口:“林朝羽正在举办的年货节声势浩大,若任由华人地位借此攀升,港府未来必然调整政策。

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闹事?”老马登眉头一蹙,讥讽道,“会场有社团、警察、华人探长层层把守,特警更是武装戒备。

你还没动手就会被林朝羽拿下,反倒成全他的舆 势!”

祁德尊早有预料,压低声音道:“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更隐蔽的手段。

年货节一旦成功,华人声望将彻底压制我们。

难道你甘心放弃香江这块战略要地?”

见老马登仍无动于衷,祁德尊加重语气:“即便撤回英国,失去东南亚枢纽的根基,我们的商业版图必将崩塌!”

祁德尊神色凝重:“林朝羽与大陆合建的二汽工厂已有汽车投产,销量相当可观。

大陆若要发展,必然开放市场。

届时,大陆的市场潜力足以让我们大有可为。

将所有资产转移至英国,绝非明智之举!”

“你凭什么断定大陆会发展?”

目前大陆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即便在海南建了二汽,也说明不了什么。

祁德尊沉声道:“这只是我的推断,但大陆一定会崛起,这是他们的民族信念,也是他们的目标!”

“呵呵……一个一穷二白、缺乏技术的国家,拿什么崛起?别天真了,祁德尊。

至于林朝羽,他想折腾就随他去。

若真能把香江经济拉回来,我们正好高价抛售资产。

将来离开香江,留下的只会是烂摊子,懂吗?”

众人再三劝说,老马登却固执己见。

他铁了心要逃离香江这个是非之地。

港督府如今与林朝羽关系密切,他们这些人虽有背景,却远不如林朝羽深厚。

因此,他不想卷入这场 。

祁德尊等人若执意对抗,那就随他们去……

……

月底,春节前一周。

香江市民早已按捺不住,摩拳擦掌,准备将购物券悉数花光。

尽管仍需工作,但下班后人们纷纷涌向街头。

抵达现场时,满眼的灯火瞬间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红灯笼高挂,中国结摇曳,橘黄路灯映照下,许多人眼眶湿润。

背井离乡多年,他们早已淡忘了家乡的年味。

在香江,过年不过是一顿稍丰盛的晚餐,热闹的氛围早已消散。

此刻,整条街道张灯结彩,红火喜庆,久违的年味扑面而来!

人群中,有人不禁感叹:

“小时候过年,逢人便互道新年好。

可到了香江,再没人说这些话,年味也没了。

我一度以为香江没有春节……呵,不是没有,是那些洋人不懂这传统。

还是林先生有心,把年货节办得这么热闹。

咦……是你?新年快乐啊,哈哈!”

“新年好呀新年好,老张你也来逛啦?说实在的,打拼这么多年,今年是最开心的。

工资涨了,满街红彤彤的年货看着就喜庆。

老张,改天来我家喝两杯!”

“一定去!过年这么好的机会,亲戚朋友都得走动走动。

连林先生都这么重视春节,咱们更要守住传统。

这可是咱们中国人的大日子!”

“没错!不过咱再不往里走,怕是挤不进去了。

先买东西,待会儿再聊!”

人流如潮,必须手挽手才能挤进街道深处。

即便这样,仍有源源不断的人涌入,在拥挤的人潮中缓慢挪动,挑选心仪的年货,跟摊主砍价,最后用购物券付款。

买到称心的东西,那叫一个舒坦!

“老板,这口铁锅多少钱?”

“三十!”

“用购物券能少多少?”

“抵十块。

“再便宜两块钱吧?刚才我看你十八块就卖给别人了......好吧...”

“行吧行吧......”

张小泉才逛了几十米,手里就提满了大包小包。

但这丝毫没减退他的购物热情——购物券还剩一大半没用呢。

现在回去太亏了,至少得花掉一半,再去别处转转。

“多少?!”

按照林朝羽的指示,年货节开始后必须每日统计销售额。

第一天的销售数据经市场部通宵核算,终于在凌晨五点出炉。

当王荣看到报表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他万万没想到,年货节的销售额竟能冲到这个高度:

八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