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让全香江致以敬意(1 / 2)

林朝羽甚至提议将他们的故事刊登报端,让全香江致以敬意。

这份荣誉令股东们羡慕不已。

林朝羽察觉他们的心思,直言道:“我所推崇的并非个人,而是他们身上的精神。

唯有精神才能历久弥新。

你们应当学习的,是这种品质!”

他强调,若误解这一点,可能误导众人以为贡献等同于尊敬。

实则,他看重的是精神与品格。

年终总结分为两部分:回顾今年成果与规划来年目标。

逐一汇报耗时费力,故需精简高效。

林朝羽取消了这一步骤,但要求股东将下一年的计划存档,作为后续考核依据。

若实际表现与计划相差过大,股东资格可能不保。

差距过小也不行,除非行业整体遭遇困境。

当前香江经济低迷,英国资本撤离导致大量失业,进而引发房地产暴跌,居民生活水平下滑。

年终会议结束后,林朝羽问众人:香江的经济困境各位都清楚,有什么解决方案?

王荣沉思片刻后谨慎回答:林董,这对我们影响有限。

我们的市场不止香江,还有东南亚。

英资撤离反而是机会,能低价收购他们的资产。

英国资本外逃在林朝羽的推波助澜下已波及全港经济,王荣心知肚明。

眼下重点应是收购英资民生类资产,掌控这些将增强话语权,甚至能反制英国政府。

但林朝羽认为长期低迷绝非好事。

英国罢工已过半年,经济持续萎靡可能引发新一轮动荡——工人积蓄见底后恐再生事端。

他斩钉截铁地说:英资撤离是长期过程,现在逃的多是低附加值工厂和资金链断裂的地产商。

半年间我们收购了大量土地和工厂,虽已复工但销量低迷,必须刺激消费!

香江市场虽非主业,但其地理优势和影响力辐射整个东南亚。

这事必须立即解决。

既然各位无方案,那就由我来提议。

林朝羽环顾众人,平静地说道:“元旦一过,便是新年。

家家户户都要置办年货,不如由我们发起一场全港范围的促销活动,参与商家提供折扣,大家觉得如何?”

“折扣恐怕……”罗向迪沉吟道,“凤凰牌手表一直有折扣,但效果不佳。

手表并非必需品,真正想买的人里,十人只有五六人会选凤凰牌,其中三四人是冲着折扣。

算下来,主动购买的概率仅千分之四。

单纯打折,很难刺激消费。”

林朝羽略感意外:“那依你之见?”

“有购买力的人,往往不缺资金。

打折或促销,差别不大。

要吸引消费者,得抓住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觉得占了商家的便宜。”

“我做过调查,原本不打算买手表的人,会在三种情况下消费:第一,周围人都有手表,他为了面子咬牙购买;第二,被人要求购买;第三……”罗向迪顿了顿,“他意外获得一张购物券,类似大陆的自行车票,限期使用,不用就作废。

这种情况下,人会为‘白捡的便宜’买原本不需要的东西。”

“前两种依赖特定条件,但第三种利用了占便宜心理。

林董,我们可以设计限时购物券,赋予其价值,激发消费欲望。”

这种方式与打折本质相同,但打折是直接降价,一旦恢复原价,销量必然下滑。

购物券则不同,它利用了人性——比如给你一张200港币的券,指定购买1000港币的商品,你会甘心浪费这200块吗?这一招,或许更有效。

林朝羽也有同样的考虑:“向全香港市民发放购物券,可以限定商品种类,也可以不限定。

但购物券不能全额抵扣商品价格,否则商家会亏损严重。

因此,我们不仅要在使用时间上设限,还要限制商品类别。

比如一台电视机目前售价一万八千港币,如果市民有两千港币的购物券,最多只能抵扣一千港币,剩余金额需购买其他商品。

香港当前的经济形势必须尽快提振。

否则受影响的不仅是普通市民,青山集团也将遭受损失。

因此,刺激消费至关重要!

一旦市民的消费意愿被激发,香港的工厂和经济状况便能逐步恢复。

所以这次“年货节”不仅要举办,还要办得声势浩大!

就在林朝羽准备敲定方案时,王荣提出:“林董,如果向全港市民发放购物券,可能无法有效刺激消费。

正如罗经理所说,消费者只有在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时,才会有购买欲望。

需要制造一种心理落差,如果人手一张购物券,效果可能不理想。”

罗向迪补充道:“大规模发放购物券确实会影响成效。

我建议只向青山集团员工发放购物券。

他们收入稳定,即使自己不使用,也可以转赠他人。

这样对受赠者来说就像意外之财,更容易激发消费欲望。”

初衷是用购物券替代直接打折,但如果人人有份,效果就和普通促销无异。

虽然也能带来一定效果,但远不如“意外获得”的方式更能刺激消费。

“有道理,全民发放确实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林朝羽最终决定:“那就给员工发放年终奖时,额外附赠面额不超过两千港币的购物券。

购物券不能全额抵扣,仍需支付部分现金,但对他们来说,这相当于一笔额外收入。”

消息很快传开。

员工们得知不仅会收到年终奖,还能获得两百至两千港币不等的购物券,可在年货节期间抵用部分消费。

这对普通工人而言无疑是惊喜,因为当时他们月薪仅两三百港币。

这张购物券相当于多领了一个月工资!

工人们兴奋不已,几个最早得知消息的人聚在一起,压低声音说道:听说了吗?林先生这回又给大伙争取了新福利,你们猜是什么?

其他人还没收到风声,却都迫不及待地追问:是要加薪吗?还是年终奖又涨了?

都不是!咱们青山集团的薪酬制度都有明文规定,要调整肯定会登报的。

这次是林先生要免费发放购物券,面值从两百到两千港币不等!过年时在集团旗下商铺消费,可以直接抵用。

见大家还有些疑惑,这人继续解释:比方说一件标价二十港币的衣服,用券后可能只要付十块。

真的假的?那过年采买岂不是能省下一大笔?这福利实惠,虽说不是现金,但跟发钱没两样!就是不知道咱们普通工人能领到多少?

具体数额说不准。

按工龄算的话,咱们干了四年多,少说能有五六百。

要是按技术评级,三四百总是有的。

反正有了这些券,年货能置办得更体面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开,尽管内部报刊尚未刊登,厂区里早已议论纷纷。

有人按捺不住,直接跑去问主管。

主管一脸诧异:这事还在商议阶段,你们怎么都知道了?更令他吃惊的是,自己也是刚从经理那里获悉此事。

消息确认后,工人们翘首以盼,盘算着能拿到多少购物券,盘算着年货该买些什么。

年终奖发放当天,当看到购物券面额时,不少人都喜出望外——绝大多数工人都领到了六百港币以上的消费券。

不过使用时有个条件:比如在服装店,单笔消费满一百港币才能抵扣三十元。

虽然优惠幅度不算大,但对工人们来说,这已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购买家电时,抵扣的金额会更高。

例如,你有一张六百港币的购物券,用来购买一台收音机,那么可以用收音机价格的一半进行抵扣!

总的来说,购买的商品越昂贵,一次性抵扣的比例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