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有点意外(2 / 2)

林朝羽猜测,汇丰银行在背后推波助澜,否则以恒生的信誉不至于如此。

最终,汇丰银行以5100万港元收购恒生51%股权,随后增持至62.14%,成为最大受益者。

这场 中,受冲击的多是华资银行。

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汇丰专注金融业务,而华资银行却将储户存款投入房地产,导致资金周转不灵,挤兑危机自然爆发。

汇丰只是点燃了 ,华资银行的隐患早已埋下,区别只在于最终谁会是最大赢家。

李嘉成曾向廖宝珊借款。

林朝羽清楚,一旦廖创兴银行遭遇挤兑,李嘉成的资产将如何被处置。

狗咬狗,一嘴毛。

此刻的林朝羽正抱着看好戏的心态。

若能准备充足资金,待1965年华资银行危机大规模爆发时,或许能趁虚而入。

他在心中盘算着。

香江市场固然重要,但区区三百万人口终究有限。

马来国、印西国、岛国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

东南亚国家消费力虽弱,但生活必需品和医药需求稳定。

岛国消费能力更强,也是他的重要目标。

制造业才是他的主攻方向。

此次与伊沢健太郎的交易仍沿用之前与李嘉成的定价,并未下调1.2元。

首批塑胶花交付后,伊沢健太郎又追加了新订单。

如今,林朝羽的塑胶花技术不断升级,成本更低,质量更优。

伊沢健太郎再次为林朝羽送来新订单,这批塑胶玩具原计划由李嘉成负责生产,如今却转到了林朝羽手中。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伊沢健太郎终于想通——既然林朝羽愿意支付百分之一的交易额作为回报,自己何不借此谋取更多利益?港币与英镑可自由兑换,先将资金转为英镑再换成美元,但林朝羽给予的却是沉甸甸的金条。

耀眼的光芒令伊沢健太郎目眩神迷,生活逐渐宽裕起来。

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谨慎作风,行事小心以避免留下任何把柄。

林朝羽适时调整了与伊沢健太郎的分成方式,提议从按营业额计算改为按利润分配。

某些塑胶玩具利润微薄,经过坦诚沟通后,伊沢健太郎接受了这一改变。

双方的合作关系因此更加紧密,林朝羽在香江塑胶市场的地位也愈发稳固,几乎难觅对手。

与此同时,长江塑胶厂内,李嘉成正深陷焦虑。

他的塑胶花生意急剧下滑,订单寥寥无几。

摆在面前的选择并不乐观:采用新技术会导致产品褪色,而沿用旧技术则成本高昂,经销商们自然更倾向于价格更具竞争力的林朝羽。

即便李嘉成曾借钱给合作伙伴,对方退款后却未继续支持他的生意。

虽然早有预料,但现实仍让他倍感失望。

商场如战场,利益永远是首要考量,其他都是空谈。

世态炎凉之感油然而生,李嘉成甚至开始质疑舅父的观念是否已然过时——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诚信又有何用?

这天,陈秘书带来最新消息:林朝羽的塑胶花价格上涨了五毛钱。

尽管如此,订单量依旧稳定,毕竟香江已无真正能与之抗衡的竞争对手,连李嘉成也难以企及。

是否该放弃塑胶花生意了?李嘉成内心开始动摇。

继续维持工厂运转只会徒增人工成本,与其耗费资金,不如果断关闭塑胶花生产线。

在过去四年里,李嘉诚确实通过塑胶花生意赚取了可观的利润。

但当形势转变时,他同样能够果断止损。

就像壁虎断尾求生一样,必要的牺牲在所难免。

陈秘书!

李嘉诚沉声吩咐:立即清空我们所有的橡胶库存,同时着手处理生产设备的转让事宜。

陈秘书面露惊讶:董事长,您这是要...

李嘉诚坚定地摇头:塑胶花产业已经难以为继,继续坚持只会造成更大损失。

陈秘书仍试图劝说:要不要再观望一段时间?

不必考虑!

李嘉诚决策向来雷厉风行:集中精力做好北角的项目,塑胶厂设备尽快脱手。

陈秘书不再多言。

然而几天后,陈秘书带回的消息令李嘉诚颇为不快。

唯一有意收购设备的买家竟是林朝羽,而且对方将价格压得极低。

如今香江仍在经营塑胶花的仅剩林朝羽一家,其他厂商早已在价格战中倒闭。

除了卖给林朝羽,别无选择。

李嘉诚沉吟片刻后决断道:既然他要买,我们就卖,能收回多少成本算多少。

......

没想到他这么快就退出塑胶花市场了。

听着下属汇报,林朝羽微笑道:还以为会多坚持一阵子。

身旁的王荣分析道:越是拖延亏损越大,及时止损反而是明智之举。

林朝羽颔首:比起张家的固执,他确实更懂得审时度势。

当初张家若能及时收手,也不至于落得那般境地。

王荣深表赞同。

他要卖我们就买,正好扩大生产规模。

林朝羽继续指示:那些熟练工人也可以一并接收。

王荣立即回应:我这就安排。

设备转让和橡胶库存清理让李嘉诚回笼了百余万港币资金,他随即全力投入房地产事业。

而林朝羽则几乎垄断了香港、东南亚乃至日本的塑胶花产业。

李嘉成的退出,标志着他彻底离开了塑胶花行业。

既然无法竞争,干脆选择放弃。

而林朝羽则毫不客气,李嘉成一撤退,他立刻抬价。

买不买随意,如今整个香江,能提供塑胶花的只有他林朝羽一家。

“伊沢健太郎先生,你觉得如何?”

此刻,摆在伊沢健太郎面前的是一只熊,确切地说,是一只完全由塑胶花编织而成的小熊。

这是林朝羽借鉴前世见过的一款花艺熊,不过当时用的是永生花,现在改用塑胶花制作。

之前有位小明星缠着要买,花了他两万块。

如今,林朝羽干脆用塑胶花复刻了一款玩具。

在他眼里,塑胶花小熊和永生花版本并无差别,后续再找专业人士优化设计即可。

“这是林先生的新作品?”伊沢健太郎饶有兴趣地问道。

“没错!”林朝羽点头,“感觉怎么样?”

“销量如何?定价多少?”

林朝羽伸出五指,微微一笑。

“五十?”伊沢健太郎猜测。

“五千!”

“当然,这是零售价。

我的建议是,伊沢健太郎先生可以先将这批货带到日本试销,看看市场反应。

如果反响好,我们再扩大合作。”

伊沢健太郎本想拒绝,但近期从林朝羽这里获利颇丰,不便推辞,便点头答应:“好,我试试。”

“此外……”林朝羽示意助手搬来一个礼盒,递给伊沢健太郎,“看得出您很疼爱夫人,这个更大的花熊送给您,希望您的妻子喜欢。”

“林先生费心了。

”伊沢健太郎致谢。

这款塑胶花熊是林朝羽的突发奇想。

鲜花未必只能保持原貌,也能组合成新造型。

先让松坂屋试水,销量好就全力投产。

林朝羽还为玩具注册了专属品牌——朝皇玩具。

标志也从“林”字改为“皇”字。

他的目标不是代工,而是打造自己的品牌。

在塑胶花之外,各类小说和漫画的周边产品也层出不穷,比如以林冲为原型的林青山手办。

这些本土化的小玩意在香江市场颇受欢迎,但林朝羽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他始终认为香江市场太过局限,必须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