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有点意外(1 / 2)

“你出差前,我们没做任何防护措施。

”小泽明步轻声问,“亲爱的,你不开心吗?”

“不,不是。

”伊沢健太郎摇头,“只是有点意外。”

他想起离家前的确和妻子有过亲密行为。

看着妻子的腹部,又环顾这套刚贷款买下的房子,他感到压力倍增。

公司给的薪水勉强够还房贷和维持生计。

如果当初不买这么大的房子,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大的经济压力。

但如果不买这套房,他也娶不到小泽明步这样漂亮的妻子。

家里的开销本就不小,现在孩子即将出生,压力只会更大。

伊沢健太郎深深感受到现实的重担。

他急需资金,就必须与林朝羽达成紧密合作。

……

……

次日,松坂屋召开会议

“尽管长江塑胶厂此前的塑胶花未曾出现质量问题,但我们无法保证李嘉成日后不会发生任何纰漏!”

伊沢健太郎语气平缓地说道:“既然出现过一次问题,就不该继续合作。

即便李嘉成此次赔偿了损失,可谁能保证下一次、再下一次?”

松坂屋原本倾向于维持与李嘉成的合作,然而听完伊沢健太郎的发言,众人纷纷陷入沉思。

“我实地考察过李嘉成的工厂,生产环境恶劣,设备陈旧,仓库防潮措施极差。

因此,我建议终止合作,另寻新的供应商。”

松坂屋的几位高层互相交换眼神,他们并未亲自赴港考察,缺乏一手信息,自然不便表态。

伊沢健太郎素以精明干练着称,既然他态度坚决,采纳他的建议未尝不可。

“那么,你认为我们该与哪家合作?香江还有其他合适的厂商吗?”长手大和开口问道。

“当然有。

经过调查,朝羽实业就是理想选择。”

伊沢健太郎干脆地回答:“他们的设备更先进,已在香江市场全面超越李嘉成。

此外,他们的塑胶花价格更低,若能合作,我们的利润将进一步提升。

我建议与朝羽实业建立合作关系。”

“不过,初期合作规模不宜过大,需对朝羽实业进行严格审查。

若质量达标,再逐步扩大合作。

至于李嘉成,可以暂时冷处理,即便未来恢复合作,这段暂停期也能起到警示作用。”

“哟西!”

长手大和点头道:“既然如此,伊沢君,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

我相信你能妥善处理,只是辛苦你多跑几趟香江了。”

“明白。

”伊沢健太郎应道。

无论是与长江实业还是林朝羽合作,都无需惊动公司高层,无非是更换供应商而已。

伊沢健太郎松开紧握的拳头,这才发觉掌心早已沁满汗水。

他知道,第一步已经成功了。

接下来,只要与林朝羽的合作顺利推进,他就能获得急需的资金。

“小泽酱,我答应过让你幸福,就一定会做到!”伊沢健太郎在心中默默发誓。

伊沢健太郎的目光再次落在长手大和身上,心中涌起一阵难以压抑的厌恶。

那臃肿丑陋的身躯,宛如一头肥猪,凭什么占据高位?

......

......

香江

长江实业

“什么?”李嘉成握着电话的手猛然一僵,整个人如遭雷劈,“取消合作?”

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伊沢健太郎先生,您这是什么意思?两年的合作一直顺利,就因这点小问题?”

电话那头,伊沢健太郎语气诚恳:“这是公司的决定,我们深感抱歉,李嘉成先生。”

话筒紧贴耳边,李嘉成陷入长久的沉默。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伊沢健太郎先生,贵司对塑胶花的需求仍在,能否告知现在的供应商是谁?”

“林朝羽。

”伊沢健太郎干脆答道。

李嘉成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预料到林朝羽会有动作,却未料到对方竟真能截走自己在岛国的生意。

“明白了。

”李嘉成挂断电话,胸口翻涌着无名怒火。

此刻,他忽然觉得提前还债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至少一千万港币白白蒸发。

这些日子,因岛国方面态度不明,他既不敢抛售橡胶原料,也不敢复工生产。

如今松坂屋明确终止合作,意味着巨额资金打了水漂。

所谓声誉?呵,钱才是根本!

连带着,他对舅父也生出了几分埋怨。

早知如此,何必掏钱?塑胶花生意本就可弃,与房地产毫无瓜葛。

尖沙咀,青山集团

林朝羽刚与伊沢健太郎签下一份五十万港币的订单。

虽数额不大,但对方承诺后续将扩大规模——前提是产品质量始终如一。

随后,林朝羽一个电话调出库存,塑胶花当即装船运往岛国。

不多时,李茂空推门而入。

“查清了,”他神色平静,“给李嘉成放贷的是廖宝山的廖创兴银行。”

“廖创兴?”林朝羽指尖轻叩桌面,“消息可靠?”

李茂空笃定点头。

林朝羽沉思片刻,缓缓问道:“什么背景?”

一旁的王荣立刻接话:“廖创兴银行是廖宝珊的产业,他是潮州人,也是潮州商会的成员,说起来,还是林总的老乡!”

“老乡可没帮过我!”林朝羽耸耸肩,显得毫不在意,“你继续说。”

王荣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廖创兴银行是他1948年创立的,当时拿了东亚银行的投资,主要面向香江和海外的潮汕籍人士吸收存款。”

说起这些,王荣如数家珍:“起初,他专注小额高息存款,后来规模逐渐扩大。

一方面,香江市民存款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经济环境也趋于稳定。”

“之后,他开始涉足房地产,将部分存款资金用于收购西环的公安、公源、源源、永源等货仓,以及昆仑电器厂旧址,全部拆除后建成18栋高楼。

当时香江房地产行情大好,房子很快售罄。”

林朝羽略一沉吟:“这么说,他的主业是房地产?”

“没错!”

王荣笑了笑,继续道:“去年,廖宝珊又拆除了均金、祥发、泗合、成昌、均利、永发隆等货仓,改建为住宅大厦,被称为‘香江西环地产之王’。”

“好大的口气!”林朝羽挑眉,“‘香江西环地产之王’?”

王荣轻咳一声,解释道:“老板,这是外界给他的称号,不是他自封的。

就像您,别人也称呼您为‘西九龙之王’。”

“‘西九龙之王’?”林朝羽指了指自己,“我怎么不知道?”

“都是外面的传言。

”王荣笑道,“我们在西九龙的产业众多,开发了不少工业用地,所以有人这么称呼。”

林朝羽摇头失笑:“接着说。”

“廖宝珊在潮州商会也有一定地位,他的银行有物业支撑,加上经营风格贴近市民,口碑不错,存款客户不断增加。

前段时间,他还在九龙旺角买下弥敦戏院等地段,建了30层大厦作为旺角分行。”

“等等!”林朝羽突然抬手,觉得廖宝珊的名字有些耳熟。

紧接着,他瞳孔一缩,猛然想起——廖宝珊不就是香江华人银行大规模破产的开端吗?

今年,廖创兴银行由盛转衰,扩张过于迅猛导致资金链断裂,大量资金被投入房地产业。

随之而来的挤兑风潮让廖创兴银行遭受重创,廖宝珊本人也因过度刺激突发脑溢血身亡。

廖创兴银行的危机只是序幕。

1965年,恒生银行爆发更严重的挤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