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 第43章 梦想成为《哈利波特》那样的畅销书作家

第43章 梦想成为《哈利波特》那样的畅销书作家(1 / 2)

林朝羽甚至幻想过自己成为《哈利波特》那样的畅销书作家。

他更想验证东方文学作品能否风靡西方世界——既然后世的网络文学能吸引大批外国读者,这个时代是否也能复制成功?这些念头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

固守香江这片弹丸之地,在有限的市场里内耗,绝非林朝羽的志向。

他渴望突破重围,哪怕前路荆棘密布。

与欧美强手的正面交锋迟早会来,而他绝不甘心只做个简单的中间商。

与此同时,在日本东京......

明步,你喜欢这只泰迪熊吗?伊沢健太郎将绒毛玩具递向妻子时,眼中满是柔情。

这...真的是送给我的?小泽明步露出惊喜交加的表情。

当然,你喜欢吗?伊沢健太郎再次确认。

太喜欢了!小泽明步迫不及待地接过礼物。

接下来我要经常出差,你现在怀着身孕需要陪伴。

就让这只小熊代替我照顾你吧。

丈夫温柔地说道。

小泽明步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随即展露笑颜:嗯,我会好好珍惜的。

浑然不觉的伊沢健太郎只觉得妻子的笑容格外明媚,如同冬日暖阳。

他将从林朝羽那里采购的塑胶花泰迪熊陈列在松坂百货显眼位置后,意外发现这些标价5000港币(折合日元)的工艺品竟迅速售罄。

正值日本经济腾飞期,申奥成功更提振了国民信心。

虽然价格不菲,但追求精致的年轻女性仍愿意为此买单。

要知道,这批商品的进货价仅3000港币,而林朝羽的实际成本不过200港币——高达15倍的利润空间。

不过深谙营销之道的林朝羽并未扩大产量,毕竟稀缺性才是维持高溢价的关键。

逐步推向市场观察反响,同时林朝羽也在考虑将产品销往欧美地区。

那里才是真正的消费主力市场。

马来国

销售速度这么快?

郭鹤年翻阅着魏东来提交的报告,脸上难掩惊讶之色。

这款驱虫药上市不到三个月就已售罄。

当初与林朝羽签订的五亿订单,如今已全部完成销售。

十亿营收。

主要得益于产品卓越的疗效。

郭鹤年在多个主要城市开设了专营店,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

定价维持在合理水平,每粒售价六元。

实现利润翻番。

虽然不及最初400%的暴利,但这样的收益仍令郭鹤年心动不已。

短短三个月净赚五亿。

受蛔虫困扰的患者群体确实庞大。

此外,林朝羽其他药品的销售业绩同样亮眼。

郭鹤年计划深化与林朝羽的合作。

他决定再次前往香江。

众多商人目睹郭鹤年的成功,纷纷涌向香江寻求合作。

他们如同嗅到花蜜的蜂群,都想从林朝羽处获得药品代理权。

生存离不开粮食,治病更离不开良药。

此时林朝羽已迁居至新购置的太平山别墅。

这里堪称香江顶级豪宅区。

未来无论是商界巨擘李嘉成家族、赌王何鸿生家族,还是演艺明星刘德华、周星驰,都将在此置业。

其中最顶级的豪宅分布于普乐道、种植道、白加道及施勋道。

这些坐拥维港全景的豪宅,在六十年代不仅需要雄厚财力,更需显赫的社会地位。

早期太平山区仅供官员及外籍领事居住。

直至1906年,被誉为香港大亨的何东爵士——何鸿生的伯祖父,成为首位获准在此居住的华裔人士。

随着六十年代华人资本崛起,这项传统终被打破。

林朝羽入住此地,正是其雄厚实力的最好证明。

作为香江医药界的巨头,他不仅与李嘉成有过交锋,自身的实力与地位同样不容小觑。

居于太平山顶的豪宅,无形中也为他的商业版图增添了一抹亮色。

当郭鹤年再度来访时,发现登门拜访林朝羽的人比以往更多了。

印西的林绍良、马来国的李莱生、暹罗的谢国民,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暹罗的陈弼臣。

陈弼臣曾在57年因沙立上将的 受到牵连,但他行事果断,迅速将职务移交给下属,自己则连夜离开暹罗。

与此同时,他积极拓展国际关系,向各地富商提供贷款,推动旗下盘古银行迅速壮大。

尽管人在海外,他仍掌控着巨额资本,暹罗的产业未被放弃,同时继续在香江扩张商业版图。

六十年代,东南亚富豪的财富远超香江本土商人。

郭鹤年几乎垄断了全球制糖业,而林绍良则掌控了印西国的橡胶生产。

相比之下,香江的富豪仍受英资压制。

郭鹤年抵达时,见到了不少旧识。

显然,这些人听闻他通过林朝羽的驱虫丸获利颇丰,嗅到商机后纷纷赶来寻求合作。

林朝羽自有盘算。

面对每一位来访者,他都以礼相待。

尽管在香江发展顺利,但与这些商界巨擘相比,他仍有差距。

众人彼此熟稔,林朝羽索性将会议安排在自家别墅,开诚布公地商谈。

“郭先生,看来青山驱虫丸销路极佳,最近印西国从马来国进口了不少,市场反响十分热烈。

”落座后,众人闲谈起来。

林绍良与郭鹤年交情颇深,言语间毫无拘束。

“印西国人口多于马来国,又地处东南亚,对驱虫丸的需求只会更大。”

郭鹤年笑道:“日后你的收益怕是远超于我。”

林绍良目光微敛,问道:“郭先生,你觉得林朝羽此人如何?”

郭鹤年略作沉吟,答道:“精明务实,手段不凡。

林绍良略作思索,仍不死心想要探听郭鹤年与林朝羽的合约细节,但郭鹤年始终守口如瓶。

林绍良心知难以撬开对方的嘴,毕竟郭鹤年也是商场上的老狐狸。

虽说是老朋友,可对林绍良而言,眼睁睁看着郭鹤年赚钱,比他自己的生意亏本还要难受。

“抱歉各位,路上耽搁了一下,让诸位久等了!”

这时,林朝羽的声音从门口传来,随后他与陈弼臣并肩走入会议室。

陈弼臣的地位不言而喻,无论是林绍良还是郭鹤年,早年发展时都曾依赖他的贷款支持。

毕竟盘古银行是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华人银行。

“林先生来得正好,我们也刚到。”

郭鹤年笑着回应,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陈弼臣,随后直入主题:“林先生,我们的来意想必您也清楚,我就开门见山了——我希望进一步深化与您的合作,不知您意下如何?”

“各位先请坐。

”林朝羽微笑着示意,随后说道:“我这里有份资料,想请诸位过目,之后我们再详细探讨合作的可行性。”

众人略显意外。

深化合作?

林朝羽看向身旁的秘书许漫丽,后者立刻将准备好的资料分发给在座各位。

郭鹤年接过文件,快速浏览后,神色微变。

资料上清晰列出了青山医馆与诊所的收支明细,包括药物利润。

虽然单笔利润不高,但胜在规模庞大。

粗略估算,一家诊所年利润约百万港币,而医馆则能达到五百万。

整体算下来,林朝羽的年利润早已突破亿元,且仍在持续增长。

“各位想必已经看到这份报表了。”

林朝羽从容说道:“这算是我的商业机密,但今天,我愿意坦诚相告。”

林绍良忍不住问:“林先生,您这是要鼓励我们也投资医疗行业?”

“没错!”林朝羽爽快回应,“我正是希望与各位携手,共同开拓医馆和诊所的市场!”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言。

他们本是来求购药品的,未曾想林朝羽竟提出开设医馆与诊所的提议。

这着实出乎意料,但细想其中的利润,又不禁心动。

林朝羽从容笑道:“诸位,我不妨直言,医馆与诊所本身盈利有限,关键在于——患者的用药皆由我的医生决定!”

“真正的利润不在医馆,而在制药厂。

病人服什么药、用什么药,全凭医嘱而定,如此一来,药品的销路自然掌握在我手中。

”他目光扫过众人,“不知诸位可有兴趣?这是一笔长远生意,我愿与各位携手。”

郭鹤年皱眉道:“林先生,药品皆由你供应,最终赚钱的岂不还是你?”

“郭先生此言差矣。

”林朝羽淡然一笑,“难道你这几个月赚到的钱是假的不成?制药厂盈利,不是天经地义吗?不赚钱的生意,谁会做?”

谢国民沉吟片刻,问道:“林先生,具体如何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