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 > 第40章 凤驭大秦,威仪撼后宫

第40章 凤驭大秦,威仪撼后宫(2 / 2)

蒙武领命而去,芈玉则带着晚晴来到云芝的宫殿,亲自进行查看。宫殿内陈设简陋,并无奢华之物,看来云芝在宫中确实过得并不如意。芈玉仔细翻阅了那卷古籍,发现书页边缘磨损严重,显然已经有些年头,且书中关于巫蛊的记载并不完整,更像是一本残卷。

她注意到,古籍的最后一页,有一个淡淡的指纹印记,纹路清晰,不像是女子的指纹,反而更像是男子的。芈玉心中一动,立刻将这一发现告知蒙武,让他重点排查宫中男性侍卫与太监的指纹。

十一、幕后黑手,浮出水面

经过数日的严密排查,蒙武终于找到了线索。通过指纹比对,发现古籍上的指纹竟然属于华夫人的旧部太监张全。张全在华夫人被打入冷宫后,便被派去负责宫中的杂役,看似不起眼,实则一直暗中联络华夫人的残余势力,伺机报复芈玉。

蒙武立刻下令抓捕张全,经过严刑审讯,张全终于吐露实情。原来,他一直对芈玉心怀怨恨,认为是芈玉害得华夫人失势,便暗中勾结了同样对芈玉不满的云芝,想要借巫蛊之术陷害芈玉。小木人是张全亲手制作的,夜间趁侍卫换班之际潜入紫宸殿放置,古籍则是他故意放在云芝宫中,想要嫁祸于她,让芈玉陷入两难境地。

而云芝之所以会配合张全,是因为她嫉妒芈玉的地位与嬴政的宠爱,且张全承诺,只要陷害成功,便会帮助她联络赵国旧部,扶持她上位。只是她没想到,事情会败露得如此之快。

真相大白后,嬴政雷霆震怒,下令将张全凌迟处死,诛其三族;云芝因参与其中,被废黜妃位,打入冷宫,终身囚禁;所有与华夫人旧部有牵连的人员,也尽数被清除出宫,彻底斩断了后宫中的隐患。

处理完此事后,嬴政来到楚韵轩,看着芈玉,眼中满是歉意与心疼:“此次巫蛊之事,让你受委屈了。若非你沉着冷静,明察秋毫,恐怕真的会落入奸人的圈套。”

芈玉躬身行礼,语气平和:“陛下言重了,臣妾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此次之事,也让臣妾看清了后宫中潜藏的隐患,日后臣妾定会更加谨慎,守护好后宫的安宁,不让陛下分心。”

嬴政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有你在,朕放心。往后,朕会让蒙武加强宫中防卫,任何人都休想再伤害你,休想再扰乱后宫的秩序。”

十二、雷霆手段,肃清余孽

巫蛊之祸平息后,芈玉意识到,后宫中的残余势力并未彻底清除,只要有机会,他们便会卷土重来。为了永绝后患,她决定采取雷霆手段,对后宫进行一次彻底的肃清。

她首先下令,对后宫所有宫人进行重新登记核查,凡是出身六国旧族、与前朝余孽有牵连,且心怀异心者,一律贬为庶人,逐出宫廷;对于那些忠诚可靠、安分守己的宫人,则给予赏赐与晋升,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

其次,她加强了后宫的门禁制度,严格控制人员出入,所有入宫的物品都必须经过严密检查,防止有人暗中传递违禁物品或消息。同时,她扩大了“惠民司”的职权,让其不仅负责后宫的物资分配与福利保障,还承担起监督宫人的职责,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刻上报。

此外,芈玉还特意召见了燕姬与蜀姬,叮嘱她们密切关注各自宫苑及周边的动静,留意妃嫔们的言行举止,若有任何可疑之处,及时向她禀报。燕姬与蜀姬深知此事的重要性,纷纷表示定会尽心尽责,协助芈玉守护后宫安宁。

在芈玉的雷霆手段下,后宫中的不安分势力被彻底肃清,那些心怀异心者要么被逐出宫廷,要么被严密监控,再也无法兴风作浪。后宫的秩序变得更加稳固,氛围也越发和谐,真正实现了“六宫无妃嫔争斗,宫人无离心之念”的局面。

嬴政对芈玉的处置极为满意,在朝会上公开称赞她:“皇后行事果断,雷霆万钧,彻底肃清了后宫隐患,让朕无后顾之忧。如此贤后,实乃大秦之幸,天下之幸!”

百官纷纷附和,对芈玉的敬佩之情越发深厚。芈玉的威望,不仅在后宫达到了顶峰,在前朝也赢得了众多官员的认可与尊重。

十三、以德化人,后宫归心

肃清余孽后,芈玉并未就此松懈,而是更加注重以德化人,用仁德与关爱赢得后宫众人的真心归顺。她深知,高压的手段只能让人畏惧,唯有真正的体恤与关怀,才能让人真心信服。

她下令,提高底层宫女太监的月例俸禄,改善他们的饮食与住宿条件,让他们能够衣食无忧。同时,她设立了“养老阁”,专门收留那些年老体衰、无法继续劳作的宫人,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此举让宫中的底层宫人深受感动,对芈玉更加忠诚。

对于后宫的妃嫔,芈玉也多加体恤。她了解到不少低位份的妃嫔生活拮据,便下令提高她们的份例,根据她们的喜好与需求,为她们添置衣物、饰品,改善她们的生活。有妃嫔思念家人,她便向嬴政请旨,允许她们在特定的节日与家人见面,以解相思之苦。

丽夫人因早年丧子,一直郁郁寡欢,性情也变得孤僻。芈玉得知后,时常邀请她来楚韵轩小聚,陪她聊天解闷,分享自己的经历与心得,开导她走出阴霾。她还特意让人找来一些有趣的书籍与玩物,送给丽夫人,丰富她的生活。在芈玉的悉心关怀下,丽夫人渐渐走出了丧子的悲痛,性情也变得开朗起来,对芈玉心怀感激,主动表示愿意协助她打理后宫事务。

贤妃擅长医术,芈玉便大力支持她的工作,为她扩充医药房,添置药材与医疗器械,让她能够更好地为后宫众人诊治疾病。同时,她还鼓励贤妃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其他宫女,培养更多的医护人才,提升后宫的医疗水平。贤妃对芈玉的支持感激不已,更加尽心尽力地为后宫服务。

在芈玉的仁德感召下,后宫中的妃嫔们纷纷放下心中的芥蒂与嫉妒,真心实意地拥护她、爱戴她。她们不再争风吃醋,而是相互扶持、和睦相处,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身素养、为后宫分忧上。后宫之中,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和谐景象。

十四、内外同心,盛世基石

芈玉治理后宫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后宫的和睦稳定上,更对前朝的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稳定的后宫让嬴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朝政之中,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大秦的发展。

当时,大秦正处于扩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长城、开凿水渠,各项工程与战事同时进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芈玉深知前朝的不易,便主动从后宫的开支中节省出大量财物,用于补贴前线战事与民生工程。

她还号召后宫妃嫔们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减少奢华用品的使用,将节省下来的钱财捐献出来,支援国家建设。妃嫔们纷纷响应,有的捐出自己的珠宝首饰,有的捐出自己的锦缎衣物,甚至有妃嫔主动提出减少自己的份例,为国家分忧。

后宫的举动传到前朝,百官深受感动,纷纷向嬴政上书,称赞皇后的贤德与大义。百姓们得知后,也对芈玉更加爱戴,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大秦的各项举措,为大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芈玉的带动下,大秦上下形成了一股团结一心、共筑盛世的良好风气。前线的将士们士气高涨,奋勇杀敌;后方的百姓们辛勤劳作,支援国家;朝堂的官员们恪尽职守,辅佐嬴政治理天下。大秦的国力日益强盛,疆域不断扩大,百姓安居乐业,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已然成型。

这一日,嬴政处理完朝政,来到楚韵轩,看到芈玉正在灯下翻阅奏折,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他走上前,从身后轻轻抱住她,语气感慨:“玉儿,有你在,朕的后宫安宁,朕的天下稳固。大秦能有今日的盛世,你功不可没。”

芈玉放下奏折,转过身,依偎在嬴政的怀中,笑着说道:“陛下,这是臣妾的本分。能与陛下携手并肩,守护这万里江山,见证大秦的盛世辉煌,是臣妾此生最大的荣幸。”

窗外的雪花依旧在飘落,却再也带不走丝毫的寒意。楚韵轩内,灯火温暖,情意浓浓。芈玉知道,自己的穿越之旅,早已不再是个人的命运挣扎,而是与这大秦的江山社稷紧密相连。她以女子之身,执掌后宫,威仪天下,用自己的智慧与仁德,为大秦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往后的日子里,她会继续陪伴在嬴政身边,对内守护后宫安宁,对外助力前朝发展,与他一同见证大秦的千秋万代,让“凤驭大秦,威仪撼后宫”的传奇,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十五、百越战事,后勤驰援

大秦盛世之下,疆域扩张的步伐从未停歇。这年开春,嬴政下令南征百越,数十万将士辞别故土,奔赴南方烟瘴之地。战事一开,粮草补给、伤员救治、将士家属安抚等后勤事务便成了重中之重,前朝百官分身乏术,压力剧增。

消息传到后宫,芈玉立刻召集燕姬、蜀姬及各部门女官议事。楚韵轩内,烛火通明,芈玉端坐主位,神色凝重:“南征百越事关大秦疆域拓展,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我们虽身处后宫,却不能置身事外。后勤保障若是跟不上,不仅会影响战事,更会寒了将士们的心。从今日起,后宫全力支援前线,务必做好粮草筹措、伤员救治、家属安抚三件事。”

众人齐声应诺,各司其职。蜀姬灵儿素来擅长统筹管理,芈玉便命她牵头负责粮草筹措与运输协调。灵儿领命后,立刻联动御膳房及后宫库房,清点可用粮草,同时与前朝户部对接,制定详细的运输计划。为了节省运力,她提议将部分精细粮食换成耐储存、易携带的粗粮,同时将后宫节省下来的腊肉、干货等物资一并打包,确保将士们在前线能吃到足够的口粮。

贤妃精通医术,芈玉则命她扩充医药房,挑选擅长外伤诊治的宫女组成医疗队,提前准备金疮药、止血粉、解毒药等军需药品。贤妃深知南方烟瘴之地多毒虫瘴气,特意翻阅古籍,研制出预防瘴气的汤药配方,批量熬制后装入陶罐,随粮草一同送往前线。

燕姬性情温婉,擅长安抚人心,芈玉便让她负责将士家属的安抚工作。燕姬派人逐一登记宫中侍卫及前线将士的家属信息,定期派人送去粮食、衣物等慰问品,同时组织宫女们前往家属聚居的区域,为她们缝补衣物、照看孩童、诊治小病。对于家中有亲人阵亡的家属,燕姬更是亲自登门探望,送上抚恤金,耐心开导,缓解她们的悲痛。

十六、宫闱联动,众志成城

后宫的支援行动有条不紊地展开,芈玉每日都会亲自过问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有一次,负责运输粮草的队伍在途中遭遇暴雨,道路泥泞,车辆难以通行,粮草运输受阻。灵儿心急如焚,前来向芈玉禀报。

芈玉沉思片刻,当即决定调整运输方案:“传令下去,将大型车辆换成轻便的骡马,同时动员沿途百姓协助运输,事后给予丰厚的报酬。另外,让医疗队提前出发,在沿途设立临时医疗点,为运输人员及受灾百姓诊治,确保路途通畅。”

方案一经实施,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受阻的粮草很快便顺利运往前线。前线将士得知后宫全力支援,士气越发高涨,作战更加勇猛。嬴政得知此事后,对芈玉的统筹能力大加赞赏,特意下旨嘉奖后宫众人:“皇后及众妃嫔心系前线,助力后勤,功不可没。朕特赏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以彰其功。”

芈玉却将赏赐悉数退回,上书嬴政:“将士们在前线舍生忘死,臣妾等人只是尽绵薄之力,不敢领受赏赐。恳请陛下将这些财物转赐给前线将士及阵亡将士的家属,以慰军心。”嬴政见状,越发感动,当即应允,同时下令将后宫的事迹传遍军中,以激励将士。

除了支援前线,芈玉还关注着后方的民生。南征期间,关中地区遭遇轻微旱灾,部分农田收成受损。芈玉得知后,立刻从后宫库房中调拨粮食,联合前朝赈灾官员开展赈济工作。她还亲自前往受灾地区,查看百姓的生活状况,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修建水利设施,抵御灾害。百姓们深受感动,纷纷自发参与到抗灾自救之中,很快便渡过了难关。

十七、礼仪革新,彰显国威

随着大秦疆域的扩大,与周边部族及藩属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宫廷礼仪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以往的宫廷礼仪多沿用前朝旧制,部分礼仪繁琐晦涩,且难以体现大秦一统天下的威仪。芈玉察觉到这一点后,便向嬴政提议革新宫廷礼仪,制定一套既简洁规范、又能彰显大秦国威的礼仪制度。

嬴政深表赞同,命芈玉牵头负责礼仪革新之事,同时允许她调动礼部官员协助。芈玉随即召集礼部尚书及宫中老礼官,组建礼仪革新小组,开始着手制定新的礼仪制度。

革新之初,不少老礼官固守旧制,对改革颇有微词,认为“祖宗之法不可擅改”。芈玉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礼仪之本,在于彰显秩序、体现威仪,而非固守形式。如今大秦一统天下,万方来朝,旧有礼制已难以适配当前的局面。我们革新礼仪,并非全盘否定旧制,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定出更符合大秦国情、更能彰显国威的礼仪,让四方蛮夷知晓大秦的强盛与文明。”

在芈玉的劝说下,老礼官们渐渐转变了态度,开始积极参与到礼仪革新之中。芈玉结合大秦的文化特色与统治需求,对宫廷礼仪进行了全面梳理与优化:简化了日常起居及小型宴会的礼仪,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环节;强化了祭天、祭祖、朝会及接待外国使节等重大场合的礼仪,增加了彰显帝王威仪与国家实力的环节,如增设仪仗队、规范朝贺流程、制定使节接待标准等。

为了确保新礼仪能够顺利推行,芈玉还组织后宫妃嫔、宫女太监及前朝官员进行系统培训。她亲自示范,耐心讲解每一个礼仪细节,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有官员在培训中屡屡出错,芈玉并未严厉斥责,而是温和地指出问题所在,反复示范,直到对方掌握为止。

经过数月的努力,新的宫廷礼仪制度终于制定完成并正式推行。新礼仪简洁规范、庄重威严,既体现了大秦的统治秩序,又彰显了一统天下的国威。在一次接待匈奴使节的朝会上,新礼仪首次全面亮相,整齐的仪仗、规范的流程、威严的氛围,让匈奴使节深感震撼,对大秦的强盛更加敬畏,后续的谈判也变得格外顺利。

嬴政对新礼仪的推行效果极为满意,笑着对芈玉说:“玉儿,你不仅能治理后宫,更能革新礼仪,彰显国威,真是朕的得力助手。有你在,大秦的文明与强盛,定能传遍四方。”

十八、储位初定,江山传承

随着大秦盛世的稳固,储位问题逐渐提上日程。嬴政年近四十,虽身体康健,但立储之事关乎江山传承,容不得拖延。朝中百官对此议论纷纷,不少官员上书恳请嬴政早日册立太子,以安民心。

后宫之中,妃嫔们也对此颇为关注。芈玉虽未生育,但她执掌后宫多年,威望极高,其态度对储位的册立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妃嫔暗中向芈玉示好,希望她能支持自己的子嗣,均被芈玉婉言拒绝。

芈玉深知,储位册立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关乎大秦的未来。她始终秉持公正之心,认为太子之位应授予贤能之人,而非仅凭母族势力或个人喜好。她暗中观察各位皇子的品行与才能,收集他们的言行事迹,以便为嬴政提供参考。

在众多皇子中,大皇子扶苏仁爱宽厚、学识渊博,深得百官爱戴;二皇子胡亥年幼顽劣、性情暴戾,不受待见;其他皇子则资质平平,难以担当大任。芈玉经过多方考察,认为扶苏最为合适,便在与嬴政闲谈时,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陛下,储位乃国之根本,需择贤而立。扶苏皇子仁爱孝悌、学识出众,又能体恤百姓,若立为太子,定能承继陛下的基业,守护大秦的江山。”

嬴政心中早已属意扶苏,只是迟迟未下定决心。听闻芈玉的看法,与自己不谋而合,心中更加笃定。他看着芈玉,眼中满是赞赏:“玉儿,你能以大局为重,公正看待储位之事,实属难得。朕也认为扶苏堪当大任,待时机成熟,便册立他为太子。”

不久后,嬴政正式下旨,册立扶苏为太子,同时任命李斯为太子太傅,蒙恬为太子少傅,教导扶苏治国之道与军事谋略。旨意下达后,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百姓们也纷纷称赞陛下圣明,大秦的江山传承有了保障。

扶苏被册立为太子后,特意前往楚韵轩向芈玉道谢:“多谢母后公正举荐,扶苏定当刻苦学习,不负陛下与母后的期望,将来好好治理天下,守护大秦的盛世。”

芈玉温和地看着扶苏,笑着说道:“太子无需多谢,这是你凭借自身的贤能赢得的。往后你需谨记,太子之位不仅是荣耀,更是责任。要心怀百姓,体恤民情,勤学苦练,方能承继大业。母后会一直支持你,辅佐你成长。”

此后,芈玉时常召见扶苏,与他探讨治国之道,分享自己的见解与经验。她还安排燕姬、蜀姬等人协助教导太子的姬妾,确保太子后院安宁,让他能够专心学习与成长。

十九、盛世余晖,威仪永存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芈玉与嬴政的共同努力下,大秦的盛世达到了顶峰,疆域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南至百越,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盛世王朝。

芈玉也已不再是初入宫时的青涩女子,岁月在她身上沉淀出了从容与威严,她的头发间虽添了几缕银丝,眼神却依旧明亮锐利。她依旧执掌后宫,只是不再需要依靠雷霆手段,仅凭威望与仁德,便能让六宫臣服。燕姬、蜀姬等人也已年华老去,却依旧陪伴在她身边,几人时常聚在一起,回忆往昔的岁月,感慨世事的变迁。

这年深秋,嬴政身体日渐衰弱,处理朝政也变得力不从心。芈玉悉心照料,每日亲自为他熬制汤药,陪伴在他身边,安抚他的情绪。同时,她暗中协助太子扶苏处理部分朝政,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为权力的平稳过渡做好准备。

朝中有些官员见嬴政病重,便暗中勾结,妄图在储位交替之际作乱。芈玉察觉后,立刻联合李斯、蒙恬等忠臣,提前布局,将作乱的官员一网打尽,彻底粉碎了他们的阴谋,确保了朝堂的稳定。

嬴政得知此事后,心中满是感激与欣慰,他紧紧握住芈玉的手,语气虚弱却坚定:“玉儿,朕这一生,能得你相伴,是朕的幸运。大秦能有今日的盛世,你功不可没。往后,大秦的江山,就托付给你与扶苏了。你一定要辅佐扶苏,守护好这万里江山,让大秦的盛世延续下去。”

芈玉含泪点头,声音哽咽:“陛下放心,臣妾定会拼尽全力,辅佐太子,守护好大秦的江山,不负陛下的嘱托。”

不久后,嬴政驾崩,太子扶苏顺利继位,尊芈玉为皇太后。新帝继位后,芈玉并未垂帘听政,而是退居幕后,协助扶苏稳定朝政,教导他治国之道。她依旧关注着后宫与民生,时常提醒扶苏要心怀百姓、励精图治,不可辜负先帝的期望与百姓的爱戴。

在芈玉的辅佐下,扶苏很快便适应了帝王的角色,延续了嬴政的治国方略,同时推行仁政,减轻百姓赋税,重视文化教育,大秦的盛世得以继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