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537章 术智之二《谬数》10 梁储

第537章 术智之二《谬数》10 梁储(1 / 2)

梁储:明朝“硬核文臣”!一份制书巧阻封地,用利害警示化解帝王难题

明朝正德年间,秦王请求皇帝把陕西边境的土地加封给自己。当时朱宁、江彬这些权贵收了秦王的贿赂,都拍板同意了,皇帝也急着催大学士们起草册封的诏书(制书)。

杨廷和、蒋冕两位大学士私下犯愁:起草这份制书吧,怕以后秦王占地作乱,留下后患;不写吧,又明显违抗皇帝的意思。两人干脆都装病躲了。

只有梁储接下了这个差事,起草制书时写道:“当初太祖皇帝立下规矩:‘这块土地不能分封给藩王。’不是皇上吝啬,是因为这地方又大又富饶,藩王要是得到它,肯定会大肆招兵买马、囤积实力,慢慢就会因富足而骄横,万一有坏人挑拨,很可能图谋不轨,对国家安危不利。”

接着又写道:“现在秦王您恳求这块土地,我就把它封给您。但您得到土地后,不能招揽奸邪之人,不能多养兵马,不能听坏人的挑唆去做谋反的事——要是您引发边境动荡,危害到国家安危,到时候就算想保全皇室亲情,也没办法了!您一定要谨慎,千万别疏忽!”

皇帝看完这份制书,吓了一跳,说:“原来这么危险,那别给他了!”这件事就这么搁置了。

冯梦龙点评:对英明的君主,不能直接和他争论是非对错,但完全可以用利害关系说服他。梁储这招,和张良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的思路,是同一个路数。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扭转圣意,关键在“顺意行文+点破利害,以退为进破两难”

梁储能在不忤逆皇帝的前提下化解危机,核心逻辑是“精准把握帝王心理,用间接警示替代直接对抗”,可拆解为两层:

1.看透“帝王决策软肋”:不拒指令但点风险,让君主自主权衡

他深知正德皇帝虽有指令,但并非不明事理,只是没意识到封地背后的隐患。若直接拒绝起草制书,就是公然抗旨;若盲目照写,又会留下后患。因此选择“先顺后导”——表面承接起草任务,实则在制书中植入“封地危害社稷”的核心信息,让皇帝自己看清风险,主动改变决策。

2.用“祖制+警示”增强说服力:借权威立论据,用直白后果敲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