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467章 察智之二《诘奸》54 韩琦

第467章 察智之二《诘奸》54 韩琦(1 / 2)

韩琦:北宋“改革弊政狠人”!手撕官场潜规则,把权力从吏手夺回来

北宋时期的韩琦(封号魏公),凭借雷霆手段整治了中书省长期存在的官场积弊,打破了胥吏操纵“惯例”、徇私舞弊的局面,让朝廷赏罚大权重新回到宰相手中,堪称“整顿职场的天花板”。

当时中书省(中央决策机构)有个老毛病: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要找“惯例”当依据。而掌管这些“惯例”档案的五房胥吏,把案例手册攥在手里,全凭自己的意愿和收受贿赂的多少来决定是否提供。要是想给人办事、收了好处,就立马找出相关惯例给你用;要是不想办、没捞到好处,要么说没有惯例,要么干脆把相关案例藏起来不给看。

韩琦担任宰相后,决心整治这一乱象。他下令整理五房的惯例档案和刑房的判决案例,删掉那些冗余错误、没法用的内容,再按类别梳理成清晰的纲目,封存誊抄后妥善保管。从此以后,每次需要引用惯例办事,他都亲自查阅档案做决定。这下大家才明白,官员的赏罚、事情能不能办,决定权在宰相手里,五房胥吏再也没法在中间上下其手、操纵猫腻了。

冯梦龙点评:“惯例”这两个字,是平庸之辈赖以混日子的工具,却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弊病。按惯例办事本就未必合理,更何况让胥吏操纵惯例,连“惯例”本身都失去了公平公正的意义!

延伸:寇准怒斥“惯例害政”,两种态度背后的官场困局

关于“惯例”的争议,早有先例。寇准(莱公)担任宰相时,宋真宗(章圣)跟中书省、枢密院的官员说,要选一个人担任马步军指挥使(军事要职)。寇准正琢磨合适的人选,有个门吏拿着一本册子进来了。寇准问是什么,门吏回答:“这是记载选官惯例的册子。”

寇准当场怒斥:“朝廷要任命一个高级军官,居然还要靠什么‘惯例’来定?那还要我们这些宰相干什么!损害国家政务的,正是这种僵化的惯例!”

如今官场事事都要讲“惯例”,想做到寇准那样彻底摒弃惯例,已经不可能了;但能像韩琦这样,把惯例梳理清楚、亲自掌控,不让胥吏钻空子,也算是不错的办法了。

【管理智慧】

韩琦的厉害,在于“敢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用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

换别的官员,可能会默认“按惯例办事”的潜规则,要么被胥吏牵着鼻子走,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韩琦不一样——他看穿了“惯例”背后的权力漏洞,用“重新整理、亲自掌控”的方式,直接斩断了胥吏弄权的根基。

他太清楚胥吏操纵惯例的危害:看似按“规矩”办事,实则是把公权力变成谋私利的工具。他不跟胥吏掰扯细节,而是从根源上重构“惯例”的管理体系,让模糊的潜规则变成透明的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胥吏徇私的可能,既体现了魄力,更展现了治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潜规则弄权”,别妥协,要“抓‘制度重构+权力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