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343章 明智之四《经务》22 范纯仁

第343章 明智之四《经务》22 范纯仁(1 / 2)

范纯仁:北宋“柔性治理鬼才”!靠“种桑树抵罪”带襄城搞产业,还戳中现代刑罚痛点

范纯仁(死后谥号忠宣)当襄城县令时,发现襄城人既不养蚕也不织布,连桑树都没几棵。他看着着急,琢磨出一个“罚罪又利民”的招:对那些犯了错但情节不重的百姓,不罚钱不打板子,让他们回家种桑树——罪行轻的少种点,罪行重的多种点,等后来检查,只要桑树长得枝繁叶茂,就把他们的罪名免了。

这招一用,襄城人不仅免了罪,还靠种桑养蚕赚了钱。后来范纯仁离任,百姓记了他一辈子的好。

冯梦龙点评:现在的“充军、劳役”,早把老祖宗的初衷搞歪了

看到范纯仁的操作,忍不住想说说现在的“充军”和“劳役”——当初定这俩刑罚,本来是想让充军的人去当兵打仗,服劳役的人去干活出力,既罚了坏人,又能给社会办事。可现在全变味了:

- 充军的:要么装死躲事,要么找借口请假,要么花钱雇人替自己去;基层干部要费心押送,军队还得花钱给他们管饭,结果罪犯倒活得逍遥,路人看见了都管不了。

- 服劳役的:虽说比充军苦,民间甚至有“活军死徒”(充军能混日子,劳役能累死人)的说法,但有钱人能花钱找人代劳,穷人只能一边干活一边乞讨;就算让他们在驿站拉个车、搬个货,也创造不了多少价值——这样的劳役,留着有啥用?

改良方案:用“屯田开荒”改造罪犯,荒地变良田,坏人变好人

既然现在的刑罚不管用,不如学范纯仁“把惩罚变价值”的思路,用“屯田法”改造罪犯:

现在各地都在说要开垦荒地,可没见啥成效。不如根据罪犯被判充军的距离、服劳役的时长,把他们押到指定荒地,规定“开多少亩地就免多少罪”——等荒地种熟了、能正常收税,就放他们回家;要是有人愿意留下继续种,就把地分给他们当自家产业。

这么干几年,好处能堆成山:

1.大片荒地能变成能种粮的良田,粮食产量都能涨一波;

2.犯了错的人能靠种地改过自新,从“混日子的坏人”变成“踏实干活的好人”;

3.不用再白花钱养着无所事事的罪犯,还能给社会添收益——这划算买卖,谁看了不心动?

当然,这事儿得有配套规矩:比如怎么安排罪犯住、怎么管着不让他们跑、怎么检查开荒进度、怎么教他们种地……这些细节虽然复杂,但只要琢磨透了,肯定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