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拚&黄震:宋朝“粮荒破局大神”!一个让米商涨价、一个贴八字告示,都把粮价稳住了
面对“米价飞涨、饿殍遍地”的粮荒,宋朝的赵拚和黄震没走“强行限价”的老路,反而用两种反常规操作,轻松破解了难题——他们的思路,放到现在看依然够“硬核”。
赵拚:越州救荒,让米商“涨价卖粮”,反而把米价搞低了
宋神宗熙宁年间,赵拚(谥号清献)担任越州知州时,两浙地区遭遇旱灾和蝗灾,地里颗粒无收,米价飙到天上去,饿死的人随处可见。
当时其他州的官员,都在路边贴告示、设奖赏,严禁商人抬高米价——(边批:普通官员遇到这种事,基本都这么干,结果往往越限越缺)。唯独赵拚反其道而行,在越州的大街上贴了张截然不同的告示:“凡是有米的商户,允许你们涨价卖粮,不用怕被查!”
消息一传开,周边的米商全动心了——越州米价高,能赚更多钱啊!于是各地米商纷纷拉着粮食往越州跑,短短几天,越州市场上的米就多了起来。按“物多则贱”的规律,米一多,价格自然就降了下来,最后比之前还便宜,老百姓终于买得起米了。
冯梦龙点评:粮荒时米价涨,根源是“米太少”,不是“商人黑心”。强行限价只会让米商觉得“没钱赚还担风险”,干脆藏着粮食不卖,反而让米更缺;允许涨价,就是给米商“赚钱信号”,吸引他们把米运过来,米多了,价格自然就稳了——这才是真懂市场的聪明人!
黄震:抚州救荒,贴八字告示,一句话镇住粮市乱象
抚州也遭遇饥荒时,黄震奉命去救灾。他没急着发粮,而是先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通知当地的富户和有声望的老人,约定某天来官府开会;
第二件,让人准备了一张大告示,只写了八个字:“闭籴者籍,强籴者斩”。
到了开会那天,黄震把富户和老人召集起来,先讲清楚“粮荒时大家要共渡难关”,接着让人把那张八字告示贴到集市最显眼的地方。告示一贴,整个粮市立刻安静了——“闭籴者籍”,就是说谁要是囤积粮食不卖,就把他登记在册,严惩不贷;“强籴者斩”,就是说谁要是强行抢粮,直接按死罪处理。
之前有些富户想囤粮抬价,有些流民想抢粮活命,看到这八个字,没人敢再搞小动作:富户乖乖把粮食拿出来卖,流民按秩序买粮,米价很快就恢复了正常。黄震没花一分钱,没派一个兵,就靠一张告示稳住了局面——这就是用“硬规矩”管乱象,比说再多道理都管用。
赵拚懂“市场”,黄震懂“秩序”,都抓准了粮荒的核心
别人救荒,要么“硬压价格”(结果米商不来,粮更少),要么“乱发救济”(容易引发哄抢),而赵拚和黄震却精准踩中了粮荒的两个核心痛点:
- 赵拚面对的是“粮少”的问题:靠“允许涨价”吸引米商,用“增加供应”解决根本;
- 黄震面对的是“秩序乱”的问题:靠“严惩囤粮、抢粮”立规矩,用“稳定秩序”稳住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