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共同点是:没盯着“米价”这个表面数字,而是盯着“米够不够”“人守不守规矩”这两个根本——抓对了根,问题自然就解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对付“粮荒型物价暴涨”,别死磕“价格”,要抓“供应”或“秩序”
粮荒时米价涨,本质就两个原因:要么是“粮食不够”(供应问题),要么是“有人搞事”(秩序问题)。赵拚和黄震的破局思路,放到现在也通用:
1.若缺“供应”:像赵拚那样,给供应方“合理利润”,吸引更多资源进来(比如现在某地缺某种药品,光限价没用,得搭建平台让合规药企赚钱,药企才愿意供货);
2.若缺“秩序”:像黄震那样,用“明确规则+严厉惩罚”堵住漏洞(比如现在某些地方哄抢物资,光靠劝导没用,得明确“抢物资违法”,让大家不敢乱搞)。
二、核心启示:“遇‘越管越乱’的事,别死磕表面,先找根源”
赵拚和黄震的思路,放到现在的生活、工作中也超实用,比如:
- 生活里的“物资短缺”:疫情时某类口罩涨价,别只骂商家黑心,不如像赵拚那样,官方对接厂家,给厂家合理利润,让厂家多生产,口罩多了,价格自然下来;
- 职场上的“效率低下”:团队总完不成任务,别只催进度,不如像黄震那样,先查“是不是有人摸鱼、有人抢功”,定好“摸鱼罚、实干奖”的规矩,秩序顺了,效率自然高;
- 社区里的“资源争抢”:社区发防疫物资时总有人插队,别只靠志愿者维持,不如贴个明确规则“插队者取消资格”,规矩明确了,大家自然会遵守。
简单说就是:“越管越乱的事,往往是没找对根源。要么缺‘供应’,要么缺‘秩序’,补对了,问题自然就化解了。”
【原文】赵拚 黄震
赵清献公熙宁中知越州。两浙旱蝗,米价踊贵,饥死者相望。诸州皆榜衢路立告赏,禁人增米价。边批:俗吏往往如此。公独榜通衢,令有米者增价粜之。于是米商辐辏,米价更贱。
大凡物多则贱,少则贵。不求贱而求多,真晓人也!
抚州饥,黄震奉命往救荒,但期会富民耆老,以某日至,至则大书“闭籴者籍,强籴者斩”八字揭于市,米价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