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逻辑:对付“代代传的老弊端”,别硬堵,先拆“漏洞链条”
松江的老弊端看似复杂,其实是“没人担责+流程太绕+有中间人”导致的:
- 民夫运粮“没人担责”,所以损耗大;
- 税粮全用实物“流程太绕”,所以容易被偷换;
- 粮长收粮“有中间人”,所以容易被克扣。
樊莹的破局点,就是直接拆了这些有漏洞的链条:让粮长担责(绑定利益)、改实物为白银(简化流程)、撤中间人(减少克扣)——没了漏洞,弊端自然就少了。
这就像现在企业里的老问题:报销流程太绕导致有人钻空子,与其天天查“谁在骗报销”,不如简化流程、明确责任人,让想钻空子的人没机会。
二、核心启示:遇“老毛病改不掉”,别硬来,先找“问题链条”
樊莹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社区管理:小区收物业费总有人欠缴,催缴又费劲。别只盯着“催缴”,可以拆链条:物业费改成线上缴(简化流程)、缴费用了多少公示(明确去向)、缴完给点小福利(绑定利益),居民愿意缴了,欠缴自然少;
- 职场流程:部门协作总出纰漏,互相甩锅。别只批评“不负责”,可以拆链条: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谁出错谁担责)、简化跨部门对接流程(减少来回折腾),责任清了、流程顺了,纰漏自然少;
- 校园管理:学生食堂总有人浪费粮食。别只贴“节约标语”,可以拆链条:推出小份菜(按需取餐)、浪费粮食扣“文明积分”(绑定利益),从源头减少浪费的机会。
简单说就是:“老毛病改不掉,是因为有让它存活的‘漏洞链条’。与其天天堵漏洞,不如直接拆了链条,让毛病没地方藏。”
【原文】樊莹
樊莹知松江府。松赋重役繁,自周文襄公后,法在人亡,弊蠹百出,大者运夫耗折,称贷积累,权豪索偿无虚岁,而仓场书手移新蔽陈,百计侵盗。众皆知之,而未有以处。莹至,昼夜讲画,尽得其要领,曰:“运之耗,以解者皆齐民,无所统一,利归狡猾,害及良善。而夏税军需、粮运纲费,与供应织造走递之用,皆出自秋粮,余米既收复粜,展转迂回,此弊所由生也。”乃请革民夫,俾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税粮除常运本色外,其余应变易者,尽征收白银,见数支遣。部运者,既关系切身,无敢浪费,掌计之人又出入有限,无可蔽藏;而白银入官,视输米又率有宽剩,民欢趋之。于是积年之弊十去八九。复革收粮团户,以消粮长之侵渔;取布行人代粮长输布,而听其赍持私货,以赡不足。皆有惠利及民,而公事沛然以集。巡抚使下其法于他州,俾悉遵之。
可以补周文襄与况伯律所未满。今日粮长之弊,又一变矣,当事何以策之?